高水平开放是高质量发展重要保障?以高水平的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晓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信息部副部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实现的,未来中国经济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多次提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继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开放,稳步扩大规则、制度、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基本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作出的战略选择。是立足发展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高水平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开放型经济竞争力显著增强,要素禀赋、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要求构建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与要素禀赋相匹配的开放新格局和体系。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短板、矿产能源资源依赖进口、新旧动能交替、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制约。此外,面临需求萎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迫切需要通过高水平开放构建双循环的顺畅发展新格局。
此外,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在增加,主要风险和挑战与日俱增。要求通过高水平开放趋利避害,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第一,目前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已经形成,发达国家仍然是规则的主导者。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融合发展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国际经贸规则加速创新变革。形成了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CPTPP)、美墨协定(美国管理认证协会)、《欧盟-日本经济伙伴关系协议》 (EPA)为代表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它们的基本特征是边界规则向后边界规则发展,自由开放的边界与公平开放的后边界紧密结合。第二,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相互依存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然而,在数字技术发展、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产业结构将进入新一轮的调整和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系统本地化、近岸化、区域化、分散化趋势加快,维护供应链安全成为重中之重。第三,以数字技术为引领的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强势崛起。在驱动全球产业、贸易和投资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迫切需要构建全球数字治理规则体系。
高水平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制度开放为先导,必将形成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不断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均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型经济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改革动力。通过后边界规则改革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构建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积极创新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可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借鉴国际市场经济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提高政府效率,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形成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通过与国际数字治理规则接轨,不断完善中国数字治理体系,可以提升中国数字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高水平的开放为构建发展新格局提供了稳定安全的供应链保障。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链体系,构建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必须首先在开放条件下进行,这与改革开放前的内循环模式有本质区别。为此,一方面要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以内循环为主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构建与国内市场无缝对接的国外大市场,以保证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整体安全。制度开放将实现高度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通过规则对接,提升要素流动开放水平,有机衔接两个市场,匹配两种资源,打破内外流通堵点,特别是满足国内不具备的商品和要素供给,构建高质量的外流通体系,为内流通赋能,从而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强化创新链,提升我国价值链分工。
高水平开放为自主创新提供全球优质要素供给。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系统开放将有助于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和知识产权的良好创新生态,充分利用全球人才、技术、知识、数据、资本等创新要素和技术成果,引进跨国公司新技术、新业态、新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溢出效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人才创新的核心要素,海外领军人才是推动全球技术转移的关键因素。通过创新引进人才的制度将为中国大规模吸引全球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注重促进高水平的开放
以优质“一带一路”为导向,拓展国际市场新空间。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构建更加紧密、更加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不断扩大朋友圈;加快“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建设,推进规则和标准的软联通;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建设,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中西部贸易大通道。
着力扩大中西部地区开放,促进区域开放均衡协调发展。加强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互惠的开放布局。深入挖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潜力,推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由开放洼地向开放高地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通过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开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维护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促进数字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开放;d设计、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领域要作为改善供给侧结构、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同时,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转型为目标,提高制造业开放质量,提升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吸引研发、生产、服务等服务体系。跨国公司的d和设计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数据中心和结算中心。
加强开放式创新合作,促进自主创新。支持头部企业搭建全球创新平台,引导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大力发展研发等各类数字化平台;d、工业设计、跨境电商,在更大范围和领域结合全球创新资源;构建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式创新链,要特别注意发挥外资企业在技术引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构建全球创新链中的粘合剂作用,在整合全球创新要素中的内引外接作用,构建以产业链供应链为纽带的与发达国家技术合作新模式。建立吸引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绿色通道机制,完善薪酬待遇、长期居留、子女入学、出入境便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通过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改革创新。重点对标CPTPP规则加快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促进货物贸易提质增效、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数字贸易超前布局。“引进来”和“走出去”相互促进。在贸易方面,继续降低货物贸易关税水平,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发展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数字贸易水平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投资方面,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继续压缩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逐步取消合资、国籍等强制性要求和歧视性待遇,切实实现准入营改增,加强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先行先试作用和制度整合优势,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对标准CPTPP规则进行开放压力测试,打造制度开放高地。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发挥引领作用。截至2022年3月,中国已与26个国家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FTA)。我们要积极拓展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自贸协定,继续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建设,高标准打造自贸协定升级版,努力构建面向全球的自贸协定网络,与世界共享中国开放发展成果。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两个轮子。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维护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的核心价值,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支持世贸组织改革;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发挥建设性作用,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发挥协调作用;促进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进程(DEPA);RCEP是中国参与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拓展面向东亚和东南亚的区域产业链体系中发挥着战略作用
全面发展和安全。充分考虑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叠加等因素可能引发的经济、金融、贸易冲击、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粮食和能源危机等风险,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健全风险预警监测防范体系,出台有效应对措施,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人民安全、政治安全、金融安全、网络数据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海外资产安全。扩大石油、矿产等能源资源进口储备,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和外商投资不可靠实体名单等制度,特别注意防范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光明日报》(2022年6月14日第11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rx/1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