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河流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维持的最大制约和短板。只有做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这篇大文章,切实改变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和浪费的问题,让水资源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才能真正让黄河造福于民,成为安澜河、幸福河。
构建高效节水产业体系以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思路,就是把水资源作为前置约束条件,根据地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调整区域空间布局、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引导人口流动、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打破了过去把水资源当作可以无限索取的旧思维,将人与水的关系纳入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也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自觉遵循,必须将这一要求落实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黄河流域各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明确当地可用水量,确定干流及重要支流生态水量,并确定地下水位、水量管控指标,明确可开采利用的地表水量、地下水量和非常规水利用量。按照确定的可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研究提出每个区域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控制性指标,确保人口规模、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与当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各地区要根据水资源禀赋条件,科学引导人口流动,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合理控制城市规模。要从水资源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和结构,在生态脆弱区、严重缺水区、地下水超采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严控新上或扩建高耗水项目、淘汰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针对农业这一用水大户,各地区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确定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并严控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扩大节水耐旱作物种植比例。
落实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双转变”。近年来,通过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工艺,黄河流域节水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却仍在持续增长。比如,沿黄流域一些城市和一些严重缺水城市,不考虑水资源实际,热衷于将黄河水引到城市中建设水景观工程。此外,农业“大水漫灌”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工业水污染屡见不鲜,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消耗着宝贵的水资源。
因此,黄河流域各地要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倒逼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双转变”。积极推动水资源税改革,利用税收杠杆调节作用,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农业要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普及推广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早日告别“大水漫灌”,尽快由“浇地”变“浇作物”。各地区要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行动,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开发和节水设备的研制;全面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行动,通过采用差别水价以及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推动高耗水行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节水增效。在水资源短缺地区严禁盲目建造各种人工河湖景观,城市生态绿化用水要优先使用中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源,以减少不必要水资源消耗。此外,还应大力推动全流域城镇节水降损行动,推动节水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从严控制洗浴、洗车、洗涤等行业用水定额,并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
培养节约集约用水全民节水意识。水是生命之源,世间万物都离不开水。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共同参与。与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约束相比,当前全社会珍惜水、爱水、节水的意识仍显淡薄。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会漏掉1立方米—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马桶一个月会流失3立方米—25立方米水。这些都是对珍贵水资源的浪费。黄河的水资源供给量有限,必须广泛动员公众加入到节水的行列中,树立良好的节水意识,在全流域范围内打一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持久战”。
同时,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文化、伦理和社会风尚。首先要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运用专题专栏、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等多种形式,开展黄河水情教育,向全民普及节水知识宣传节水知识,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引导公众树立节约集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家园的意识。其次,加快制定并完善节水标准定额体系,建立健全节水标准定额工作机制,推动上下游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节水标准制定工作;加强对各行业、各领域取用水行为监管,坚决纠正无序取用水、超量取用水、超采地下水、无计量取用水等行为。再次,尽快建立流域节水评价机制,在编制全国和各地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强新上马项目水资源利用评价,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最后,积极开展节水机关建设,从水利部门和政府机关做起,带动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6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