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习态度的四种人,你是哪一种?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以上这段话概括了孔子将人对学习这件事的态度,分为四种。
第一种,说的是天生就懂的人,是最聪明的人,为上智。这种人是天才,往往能自己悟道。
如老子,释迦摩尼。
第二种,意思是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要比上智次一等,而孔子自己显然属于这一等。韩愈在《师说》里说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生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的,谁能没有疑惑?我们都是普通人,上智我们做不到。但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努力追寻“上智次也”。这种也叫主动学习。
第三种,遇到自己不会的,不懂的才去学习的的人,是又次一等的人。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境界。每次总是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遇到自己不会的就去翻资料。这种是被动学习。
种树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次好的是现在,如果一个人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什么时候学习都是对的,总比不学习好。
第四种,这一类人是遇到自己不懂的,不会的,还不去学的人。躺平,甚至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不用学习。对于这样的人,韩愈的《师说》也有提及:“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把第四种人称作愚人。古代圣贤,遇到问题还求教别人。而愚人却耻于求教,这就直接导致“圣益圣,愚益愚”。
物质的贫瘠不可悲,可悲的是精神的贫瘠。物质贫瘠有救,精神贫瘠没救。先解决精神贫瘠,后面就能解决物质贫瘠。
第一种上智之人少之又少,几乎没有。
第二种人在今天的社会也几乎没有,但是随着行业细分,知识碎片化以及知识快速更新。我们可以努力学习去追求,虽然做不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可以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大咖。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沉淀,你在某个领域就会有建树,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要比被人好,就需要投入跟过,别无他法。
第三种人说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遇到难处就想早知道多学习,现在就有办法处理目前面临的困境。第三种人也愿意学习,就是没第一种对学习更加主动,虽然愿意学,也有学习的意愿,但却经常得过且过。此类人应该把自己提升为第二种人。
至于第四种人还是应该正视自己,主动学习。激烈的社会竞争,快速更新的知识,随时会淘汰我们。如果不学习,提升自己,最终的结果就是一生碌碌无为,毫无建树。
忍受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忍受生活的苦。
生存很残酷,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创造价值,过更好的人生。
我们通过阅读和学习,是站在前辈的巨人肩膀上,可以少走弯路,更快速高效地到达目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45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