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三国论英豪」
一身是胆常山将 忠义节烈赵子龙
赵云一生可用“智勇双全,胆大心细,忠义节烈,顾全大局”四句话概括,是不可多得的完人。
一、智勇双全。赵云勇冠三军,天下闻名,在磐河之战中,他一出场就战退河北名将文丑,枪挑鞠义,先声夺人。之后在军旅生涯中,“逢战不退,遇敌则先”,很少有打败仗的时候,号称“常胜将军”。特别为人称道敬服的就是长坂坡败军之际,他恪守保护主公家眷的使命,单骑闯入曹军阵营,救出糜竺、甘夫人等人,并怀揣阿斗,浴血拼杀,杀死曹营有名将官40余名,闯出重围,名震天下。他一生中与当世名将许诸、徐晃、张郃等交手尽占上风,象鞠义、高览、朱然等名将都死在他枪下。就在他七十高龄,还勇当先锋,一人力斩韩德父子五员大将,勇武不减当年。
赵云不是单纯的勇猛,而是非常有头脑,有分析判断和临机处置能力,能够独立执行艰巨的任务,应对复杂的局面。他多次单身保护刘备深入虎穴,特别是入东吴招赘和返回荆州过程中,变难叠出,危机重重,他机警敏锐,从容应对,确保刘备安然无恙,出色完成任务,非大智大勇无以担当此任。在汉中争夺战中,面对乘胜而来的优势敌人,他背依汉水扎营,临危不惧,果断使用空营计,使曹军疑惑不敢出击,他反而化破动为主动,虚张声势,主动进攻,不但转败为胜,且以少胜众,令人叹服。特别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他往往担负断后任务,不但掩护主力平安退兵,自己还可全身而退,尤其得到诸葛亮赞许。
二、胆大心细。“一身都是胆”是对赵云的由衷赞誉,长坂之战单骑救主是其绝佳写照。汉中之战,他以劣势兵力独当乘胜进攻的强敌,他果断下令偃旗息鼓,大开营门,使用疑兵之计遏制敌人攻势,并乘其疑惧不决之际反守为攻,主动出击,反败为胜,其惊险程度较诸葛亮的“空城计”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云的大胆与张飞等人的大胆又有很大不同,他不盲目,不莽撞,而是心细如丝,谨慎持重,时时处处以完成任务为念,而不是蛮干硬拼。因此深得众人信任,每逢重大艰巨的任务,赵云都是不二的首选,他也多次独闯虎穴,圆满完成保卫工作,令人放心可靠。
三、忠义节烈。年轻的赵云一直在找寻值得效忠的明主,在投效公孙瓒后,虽对刘备一见倾心、,但在道义上他不能转投刘备,只好忍痛分别。一直到公孙瓒败亡之后,赵云才历尽波折,找到正处于穷途末路的刘备,倾心扶佐,从此对蜀汉两代君主忠心不贰。尤其在与刘备的关系上,刘备将赵云视为与关、张一样的异姓兄弟,赵云也把刘备作为患难与共的兄长,君臣之义与手足之情紧密交织在一起。对后主刘禅,赵云更是两次舍身救命,感情特别深厚,其忠诚较一般人更加真挚,内涵丰富。
赵云为人持重,注重名节。在桂阳郡面对赵范设计的美色诱惑,他大义凛然,毫不动心,其自重自爱可见一斑。
赵云在日常给人的印象多是谨慎谦逊,但在大难临头,重任在前时,他却一反常态,总是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体现出大丈夫的刚烈本性。尤其到晚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诸葛亮第一次出岐山讨伐魏国时,他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他不听别人劝阻,激烈力争担当先锋重任,老当益壮,战绩卓著。
四、顾全大局。一般武将奋勇拼杀只是为了挣得功名富贵,而赵云对此看得比较淡漠,他更看重的是忠君报国,拯民致太平。纵观其一生,从未有过争功夺利,颇有大局观念。入川后,刘备大赏功臣,赐给钱帛宅地,赵云上书辞谢,劝谏刘备爱民恤财。刘备为全兄弟之义执意伐吴,赵云不顾触怒刘备挺身力谏,认为蜀汉的敌人是曹魏而非东吴,力劝不可用兵,体现出清晰的政治主见,在武将之中实在难能可贵。
【谢谢关注 精彩继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8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