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杨澜
又到一年端午时节,要说什么能代表成都的端午气氛,“粽子一条街”一定会榜上有名。在这里,端午节前夕20天左右,餐馆、理发店、中介店、银行等门店,均“摇身一变”成为粽子商铺。
封面新闻记者分别于6月7日开售粽子不久,以及6月14日端午节当天,实地探访了被称之为成都“粽子一条街”的马鞍路。包了30年粽子的洪婆婆、搬了家仍专门赶来买粽子的陈爷爷、从南京来蓉体验包粽子的严阿姨、见证这条街是如何“壮大”的社区余阿姨......分别讲述了他们与端午节和粽子故事。
商家故事
最受欢迎的味道是鲜肉
一天能卖上万个粽子
煮好待售的粽子
6月14日,端午节的上午,小雨淅淅。和其他地方相比,马鞍路因为粽子商家的存在,多了几分人气和节日氛围。
“客家风味鲜肉粽”的老板邹女士说,自己家主要顾客都是公司,订购粽子礼盒的比较多。她告诉记者:“今年端午因为下雨,没有那么多人出门逛街,所以一早煮的粽子都还在。但是往年天气好的话,中午粽子就会被抢购一空。一般端午节,我们的安排都是,粽子销完之后打扫卫生,回家简单吃个饭,睡个好觉。第二天才会一起出去玩,相当于补过节了。”
在这条街上做了13年的粽子生意张先生,和往年一样,早早就开张售卖了。“我们只打算卖20天,从月初卖到端午节当天,第二天就不卖了。指指身后,张先生说:“我从出生起,直到现在,都是住在后面这栋楼里的。我们有很多老顾客,最远卖到了香港,近的话就是川内各地。”
说起自家粽子的味道,张先生很自信:“我的妈妈之前是做餐饮的,味道原来都是她调制的,现在传给我了。我们用各色的线区分口味,绿色腊肉、蓝色排骨、紫色鲜肉......一天可以卖上千个。和我们‘张牛肉’的名称一样,牛肉粽是最具特色的,也是整条街最贵的,卖价25元一斤。”
正在包粽子的高阿姨
今年已经包第30个年头的洪婆婆开的粽子店,算得上是这条街“元老”级别的了。但和往几年不一样的是,现在的洪婆婆“退居二线”,转做“后勤工作”,把调味、包粽子等手艺传给了女儿高阿姨。“我们一直以来都做的是传统口味,有9种味道。卖得最好的是鲜肉,其次是蛋黄肉和板栗肉,比较大众一点的是白味粽。”
高阿姨是“蝉联”了几届的驷马桥社区包粽子比赛冠军,说端午节对她的意义,她笑道:“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卖粽子赚钱,我们一天可以卖1万多个,随时处于上货都忙不赢的状态。”
在洪婆婆店里帮忙的陈阿姨说,自己主要负责抽真空、打包、洗叶子等工作。“虽然只卖十几天,但基本都是24小时都在包,为了不上厕所,水都不喝。一般14号上午卖完,下午就打扫卫生了。”
居民故事
端午节是“富节”
和粽子店老板切磋包粽手法
跟商家“切磋”包粽子手艺的严阿姨
端午节,伴随着雨后空气和粽子清香的味道,南京长大、四川定居的严阿姨来到了马鞍路。“我是外地来的,第一次听说有这么一条街,所以想来逛一下。没想到这里节日氛围这么浓,很有新鲜感。满街的粽叶清香,太好闻了。”
说起在南京老家过端午传统,严阿姨回忆到,吃粽子、汉菜、咸鸭蛋、黄瓜、黄鳝、李子、桃子、葡萄是必备。此外,用艾草、菖蒲、蒲公英、薄荷等“叫不上名的”草药熬水洗澡也是流程之一,一般都是个“大工程”,从老人到孩子都要洗一次,“这样身上不痒,不得皮肤病,也不会被蚊虫叮咬”。
聊得起兴、新鲜感满满的严阿姨,和粽子店老板“切磋”起了包三角粽的手法,“家里的老人说端午节是‘富节’,因为瓜果都成熟上市了,吃的很多。平时端午我们家里都是自己包粽子,今天看见满街的粽子,就想讨教一下大家都是怎么包的。刚刚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不管是‘枕头粽’,还是‘三角粽’,各家包粽子的手法细节都不一样,我们自己家平时都包‘小脚粽’。”
一位满头白发的陈姓爷爷告诉记者,自己从前住在马鞍街附近,而今搬到了东门。“杨姐今年68岁了,她卖了多久的粽子,我几乎就吃了她家多久的粽子。搬家之前,我90多岁的母亲也爱吃,最喜欢的是黄豆面蘸白粽子。不光端午节,平时也爱买一点。今天买的是鲜肉、卤肉和白味的,160元,不贵。”
说起过端午,陈爷爷说自己的孩子都不在成都,是自己和老伴一起过节。吃粽子、看电视,就是老两口的节日安排。
社区故事
从前卖粽子的景象像”赶场“
如今让”粽子一条街“名气传到国外
正在忙着包粽子的商家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马鞍社区包粽子比赛的传统已经有13年了。前几届都是3至5人一组,但今年规矩不一样,都是各自包好再做评分,参赛人员有20人左右。参赛原则为社区居民自愿报名,拿奖了社区都会给一定的奖励。
“比赛包的是‘三角粽’,外观、速度、紧致程度等都是影响评分的因素。”
工作人员介绍道:”原来的‘粽子一条街’有100多家商户,但今年因为修地铁受到影响,走了一些,现在剩下80多家。等地铁修好之后,他们又会回来。”
同为社区工作人员的余阿姨是1993年就来到了马鞍路,她向记者讲述了“粽子一条街”的变迁历史。
“这条街的变化真的太大了,从前还允许有移动摊位的时候,这里一到端午,‘阵仗’大得吓人。当时没有微信支付,要买粽子只能亲自来。所以人特别多,像赶场一样,车子来了也停不下。”
粽香苑
余阿姨说,自己是这条街上很早一批的住户,居住的小区名叫“粽香苑”。“粽子一条街”第一个开始卖粽子的人是位李婆婆。“大家都叫她李婆婆是因为丈夫姓李,起初是因为没有工作,为补贴家用,开始包粽子用背篓装着卖。后来看着生意还不错,又加入了几位婆婆,就这样一人带动几家,几家带动一院,‘粽香苑’里很多人都加入了进来。我们小区很多人都和李婆婆学过包粽子的手艺,包括我自己。”
描绘“九几年那会”马鞍路买卖粽子的盛况,余阿姨说:“大家都是晚上在家把粽子煮好,白天摆出来卖。买的人都是用‘抢’的,生意实在太好了。”
而今,有了移动支付,有了快递,马鞍路的粽子得以销售到更远的地方。“最远有寄到美国的包裹,都是老顾客寄给亲戚朋友,这也算是一种文化传播了,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成都的‘粽子一条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6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