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位哲学家一次曾问他的许多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哪一件事?”答案有许多。但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一颗善心!”正是。那哲学家说:“你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尽了别人所说的一切。因为有着善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自安自足,能去做一切与适宜的事,对于他人,则他是一个良好的侣伴,可亲的朋友。”
可见,心存善意是哲人所推崇的境界和纯净超然的内心情感,是从容而流畅、平实而宽厚的处世风格。只有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才能更好地微笑面对身边的所有人,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善良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只有拥有善良的孩子,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生活得开心快乐。那么善良是什么意思呢?善良就是对不幸的人怀有同情,对有困难的人要给予帮助。
曾经有幼教专家到一家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小妹妹感冒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吗?”结果孩子们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提问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会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
这说明现在的很多孩子都缺乏一颗善良的心,他们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身边有人需要帮助,很多孩子第一时间会想到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受到侵犯。这其实是和父母的教育有直接关系的。对于家长来说,道德教育的缺失是很严重的问题,没有了道德教育,任何教育的事实和开展都是无用的。为人父母要充分认识到善良的品德对孩子的成长,对孩子一生的幸福是至关重要的。
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善良的情感及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它必须在童年时细心培养,否则难有效果。因此,父母对周围人应表现出真挚的感情,并帮助身边正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如果父母都能以自己的善良感染和陶冶孩子,在孩子的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那么孩子就能成长为一个健康、善良和正直的孩子。
曾有一位妈妈,平常的工作很忙,可是为了不让孩子养成吃独食、自私自利、不为他人着想的缺点,她带着女儿一起到孤儿院认领了一个小妹妹。那个小妹妹还是一个眼睛看不见的孩子。这位妈妈不怕麻烦,和自己的女儿一起精心地照顾着那个小妹妹。一转眼,八年过去了。在这八年里,这位妈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克服了平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收获到的是女儿优秀的品格。她的女儿长大后,不仅心地十分的善良,而且十分的善解人意,与同学同事相处很受大家的欢迎。因为她总是以一颗善意的心对待别人。
可见,对孩子从小进行善良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材。
人以善为本。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心,以善良之心对待人生,这应该是一个人一生追求的道德规范。所以,家长要把善良的种子撒在孩子们的心中,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善心的人。
善良教育从爱护小动物开始
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可以从指导孩子爱护身边的小鸡、小鸭、小猫、小狗、花草鱼虫开始,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亲近生命。这种“实物教学”往往会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小明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也会用自己的切身行动教育孩子要善良。有一次,一只受伤的麻雀落到小明家的院子里,身上湿淋淋的、弱弱的,奄奄一息,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妈妈小心地把麻雀用手捧起来,擦干它身上的水,把它放到干燥的阳台上,给它端了一小碗水,撒上一些米粒,让它在温暖的屋里有吃有喝,不挨冻受饿。后来,麻雀有精神了,妈妈就把它放飞了。小明目睹了这一切,他的小小心灵中也受到了感染,对善良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的心理。
加强善良教育应从家庭做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家庭教育中应该讲善良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有的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文化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善良教育,只重才不重德,望子成龙培养出来的确是学业优秀但极度自私、丧尽天良,让父母蒙羞的悲剧人物。因此,要加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家长切不可倒行逆施,否则,等善花结出恶果则悔之晚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6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