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高考》:青春的故事?讲高考的青春电影?武汉晚报6月7日讯 7日是高考的第一天,就让长江日报来为你盘点一下那些跟高考有关、跟青春交融的电影,让那些快乐的、励志的、热血的、难熬的日子,统统都留在电影里吧。5月26日在网络端和电影频道上线的《睡沙发的人》,就是一部将视角瞄准高考落榜生的青春喜剧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全城高考》,则将目标锁定为高考前的那段日子。
武汉晚报6月7日讯(记者邱晨)7日是高考第一天。让长江日报盘点那些与高考有关,与青春交融的电影,让那些快乐、励志、血腥、艰难的日子都留在电影里。
上路前先打点“鸡血”。
励志类《睡沙发的人》 《全城高考》
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吗?高考能改变命运吗?这是高考题材电影最热门的话题。
5月26日在网络和电影频道上线的《睡沙发的人》,是一部针对高考失利学生的青春喜剧电影。影片围绕“失败者”青年苏一可展开。他头脑灵活,可惜高考以全校最后一名的成绩落榜。被学校复读班拒绝后,被母亲逼着在家复读。然而他用各种高能手段拖延,直到他的“克星”3354大叔出现,一切都变了。
这部电影没有热血燃烧的口号,没有青春萌动的爱情,有年轻人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成长的心路历程。充满小趣味的两代人之间的正能量故事,很励志。这部电影之前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第一届青年电影节上映,受到观众的好评。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不仅获得了第一届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提名,而且该片的编剧黄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武汉人。
电影《全城高考》改编自一个真实事件,目标是高考前的那段时间。影片讲述了四个高三学生面临高考时的生活,在家庭、心态、情感上遭遇波折。在他们一度想放弃的时候,班主任独特的教育手段和学生的努力,终于解决了来自家庭和自身的各种问题。
《全城高考》除了在湖北黄冈中学拍摄,影片中方中信、吴刚、五马等几位明星演员的加盟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更何况片中的师生情充满感染力,有代入感。
只问勇者,不问东方。
热血类《青春派》 《谁的青春不迷茫》
“只问初心,不问远方;只问勇者,不问东方。”在为数不多的以高考为题材的电影中,“没有缺陷的青春”这种热血题材往往能引起年轻观众的共鸣。
电影《青春派》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媒体奖最佳影片奖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审团奖,获奖是因为电影的人物形象在故事中接地气,与时俱进。
影片讲述了董子健饰演的演员因失恋高考失利,以“高四学生”的身份重返校园复读,重新体验高考、爱情、友情交织的青春。影片以学生的视角真实地再现了高考前后学生的生活。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看电影的过程更像是一个重温自己学生生活的过程。影片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既暗示了现实的残酷,又不踏入残酷青春的老路。青春热血接地气的故事也显得自然亲切,更有说服力。
根据刘同小说改编的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2016年上映时创造了1.8亿的好票房。这部低成本电影以女主角最重要的高考为切入点,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小清新的高中生活画面。影片中有考试的压力,有萌芽的青春,有生活的负担,有梦想的奋斗,有欢笑与泪水,有真情而非热血。
真相更令人震惊。
类别:《高考1977》 《高三》 《高考》
相比以上高考电影中的青春故事,对于很多“60后”、“70后”来说,他们面对高考的心情可能更加残酷。
1977年,中断多年的高考恢复。全国57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新生27.3万人。2009年上映的艺术影院《高考1977》,针对的就是这个特殊时期。影片以70年代末东北某农场知青的经历为主线,反映了1977年恢复高考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影片中反映的记忆虽然属于父母,但却能感动两代人。目前,孙、等实力派明星的加盟使得该片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与或多或少虚构的电影相比,纪录片无疑要真实得多。2006年周浩导演的纪录片《高三》记录了中国福建省一所普通中学高三毕业班的真实生活。
在这部纪录片中,善良严厉的班主任,紧张勤奋的尖子生,逃避生活的“差生”,执着于爱情的“早恋生”,学生家长仿佛能在瞬间将观众拉回他们经历高考的教室。影片通过这种真实直白的手法,既让人感受到为理想奋斗的浪漫情怀,又有一种悲凉感在喉咙里。
央视制作了6部大型纪录片《高考》。前两集聚焦于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安徽毛坦厂中学,它代表了乡镇中学的学习方式,也是中国大多数孩子成长道路的缩影。然后,影片还关注了甘肃会宁山区的孩子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的求学之路,摘录了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探索了富裕家庭孩子的成长之路,最后从校长的角度谈了国内的教育改革。
可以说,《高考》选取了中国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横断面,记录个人故事,观察社会热点,从多个侧面走近和记录2014年高考,给我们留下了这个时代意味深长的社会现实记忆,相当值得一看。
(编辑:唐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27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