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召开第193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来源:北京出版
7月14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151场新闻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主持。市教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毅,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北京医院常务副院长桓等出席新闻发布会,通报北京市最新疫情,发布防控信息,回答社会和公众关注的问题。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毅介绍了2020年高考工作、中考防疫和组织安排、中小学暑期工作安排:
首先我要通知大家,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各部门的全力配合和服务保障下,在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下,在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北京市高考“零失误”安全顺利顺利完成。继上周五高考结束后,2020年北京中考将于7月17日(本周五)举行。全市各部门、全体考务人员迅速转向中考准备和服务保障战场,开启“连续作战”模式。与此同时,上周末(7月11日),全市近百万中小学生顺利结束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入暑假,高校也陆续结束了本学期,进入暑假。下面,就2020年高考工作、中考防疫组织安排、中小学暑期工作安排等进行通报。
一是高考安全顺利顺利完成。
一是防控措施严格到位,确保安全健康。今年全市高考备用考点23个,开放其中4个,用于安排2名考生集中医学观察,33名考生居家观察和社区封闭管理。此外,22名考生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都是在考试的时候安排的。所有考生按照既定工作计划和“一课一策”得到妥善安排,安全顺利完成考试。可以说这次所有的考前演练都派上了用场。各考区、考点精心组织,精心测试;考试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到位,严格落实了考点消毒、录取体温检查、应急处置等各项措施,确保了广大考生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考试纪律良好,考场秩序井然,试卷安全。
二是部门联动服务保障,突出人文关怀。教育考试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公安、交通、卫生健康、城管、保密、市场监管、电力、公交、气象等部门通力合作,为考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气象部门分时段、分区域精准提供高考期间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公安部门加强考点周边安保和秩序维护。他们是每天、每次考试第一个到达现场的人;交通、公交等部门积极为考生出行提供保障,组织“爱心助考”出租车车队,为被蝎子蜇伤、被电动车撞伤等突发事件的考生提供服务。连地铁都有考生专用通道;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部门坚守一线,每个考点学校都配备了防疫副考官,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每一个方案,每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选,都在现场得到了准确及时的判断,我们佩服他们的专业、勇气和担当。市急救中心增设“高考专座”和专用急救车辆;电力部门应对考点停电进行排查和维护,确保考试期间正常供电;城管执法部门开展“京新2020”高考服务保障行动,专项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宣传部门加强管理服务,坚持正面舆论引导;通过信函方式,该部门开展了“打击销售无线电作弊器材”“净化考点周边电磁环境”专项行动;市场监管部门继续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加大对学校及周边地区食品安全和防疫安全的检查力度和频次。考点所在的街道、乡镇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周边治理,提供良好的环境,为考生和家长服务;各考点在校门和考场之间设有雨水廊道,为考生营造舒适温馨的考试环境,加强人文关怀,为残疾考生和患病考生平等参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可以说疫情下的延迟高考可以做到“零失误”。没有各部门的联动,没有各单位的大力支持,没有家长的支持理解,没有全社会的支持,就没有考试的安全、稳定、顺利。正如朝阳区六年级学生在考完试后的“我也写”活动中写道:“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颗小卫星,14亿颗小卫星一起编织成了我们的防疫抗药宇宙。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止我们的进步”。
三是命题突出价值导向,新高考顺利落地。在保持试卷稳定性的同时,加强物质情境与社会现实、个人生活和学科特点的紧密联系,注重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重视试卷的基础性、适用性和综合性,强调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拓展考生个性化、创造性表达的空间,充分发挥德育育人、服务人才选拔和指导教学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试题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引导全社会关注立德庶人的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国情怀。考试结束后,高考阅卷工作开始,11日开始,预计7月24日结束。
二、做好防疫工作和中考组织工作。
2020年本市中考将于7月17日至19日举行。共有77,583名考生参加了考试。有17个测试
(1)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师生健康安全。在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上,与高考要求一致,重点在几个方面。一是做好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整体健康工作。所有考试工作人员应当在考试前7天内进行核酸检测,并加强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登记、考点消毒通风、录取体温调查等防疫措施。特别要加强对考生集中医学观察、居家观察和社区封闭管理的安排,对特殊考生参照高考“一课一策”工作方案进行考试安排。二是做好考点、考场、考试设备的防疫、消毒、通风工作。安排专人在考前对考点、考点、通道、厕所、水房、桌椅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杀。在上午和下午考试之间进行预防性消毒,保证考场和检查室通风30分钟以上。加强对进入考点的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体温检测,关闭入口。三是降低考场人员密度。每个考场考生人数由30人减少到20人,每个考区根据需要设立1-3个备用考点,每个考点不少于3个备用考点。各考点学校增加一名由卫生健康部门安排的副考官,负责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理等日常工作。四是加强训练和演练。特别是加强对首次承担中考考点的学校的培训指导,选派中考团体考试经验丰富的同志“一对一”指导新考点做好工作。
(二)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消除考试安全隐患。7月中旬是北京市主汛期,对中考考生考试、试卷安全和考试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为极端天气做准备时,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执行《北京市高考、中考极端天气应对工作方案》,建立中考期间应对极端天气的工作机制。部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将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二是加强考点和学校的防汛工作。全面排查治理考点及周边安全隐患,储备必要的防汛救灾物资。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专报和市防汛办发布的防汛信息,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中考不得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特别是设在山区的考点(目前山区有3个考点,分别是密云太师庄中学、怀柔汤河口中学、门头沟斋堂中学)。根据天气变化,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考试安全和考生安全。山地考点已专项检查,各项工作准备就绪。三是保证纸张运输安全。提前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的预案,确保试卷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密。
(3)强化考试服务,体现人文关怀。首先是加强对考生的心理疏导。要求初中的班主任或老师与每一位中考考生谈心,帮助考生调整心态,顺利应试。二是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设置雨廊,考场内防暑降温,合理使用空调和电风扇(备用考点不使用中央空调和
(1)总体要求。一是坚持安全第一,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把防疫指导作为学生暑期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二是加强身心健康,指导学生每天至少完成1小时体育锻炼,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切实增强体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咨询和关怀。三是促进全面成长,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科学安排暑假生活,注重培养劳动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四是注重家校协调,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良好亲子关系和良好家风的形成。
(二)重点任务。一是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暑假期间,市、区两级心理服务热线和在线咨询继续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指导服务,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完善心理健康问题预警机制,研判咨询情况,建立隐患病例台账,给予及时关注。二是普遍开展谈心、书信往来。通过电话、微信、写信等多种形式,组织本校班主任和教师与每一位学生进行至少一次一对一的深入交谈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增进沟通、理解和信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开展一对一网上家访。组织学校干部和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网络家访,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策略,针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与家长共同制定具体有效的个性化共育方案。四是举办丰富多彩的“网上夏令营”活动。组织实施市级“同心抗疫健康暑假”网络夏令营活动,学生自愿积极参与。各区将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结合实际情况举办线上音乐会、运动会、辩论赛等线上活动,注重为学生搭建同伴交流平台,增强集体归属感。五是提供一系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依托“北京在线家长学校”,为全市中小学生家长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各区学校将通过网上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第六,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暑假作业。调整暑期作业的形式,既注重在线教育成果的梳理,又注重向课外活动的迁移、拓展和提升,帮助学生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为下学期的学习做必要的准备,不增加学生过重的负担。七是提供丰富的暑期教育资源。整合社会力量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让中小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市级重点提供一批适合中小学生观看的优秀影视资源、一批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电子书资源、一批优质网上博物馆参观学习资源、一批学生喜欢的社会课堂网上实践活动资源。各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供区级教育资源。
最后,我们想说,这个暑假对于所有老师、家长和孩子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暑假。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老师们承担了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的双重任务和压力。他们很累,很辛苦,但暑假可能无法完全放松,对孩子成长健康的关注和接触还会继续。父母经历了复工和在家陪孩子学习的身心压力和挑战,夏天可能无法像往常一样带孩子出去旅游和户外休闲。经历过疫情,长期呆在家里的孩子,面对依然没有旅行,没有聚会,没有那么丰富多彩的暑假,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呼吁和倡导全社会更加关注孩子,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社区、场馆等创新方式创造条件,创新形式,和孩子一起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有意义的暑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1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