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微信公号
最近,一系列招生“减”章视频火了带火了一所高校——云南农业大学。
与此同时,不少网友注意到了云南农业大学的名誉校长朱有勇。
这位校长可不简单。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他下乡扶贫、办班教学,改善了一大批农民的生活。他的故事也让无数人感动,他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
“我是一个农民,会种庄稼的农民”
朱有勇出生于云南红河一个农民家庭,从小抓过鱼、摸过虾。
1977年恢复高考,朱有勇抓住机会考取了云南农业大学。从此,他跟农业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大学时代的朱有勇
1996年,完成了在悉尼大学两年的分子植物病理学有关项目研究,朱有勇谢绝了悉尼大学的挽留,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了云南农业大学。
提起这件事,朱有勇说:“宾馆再好不是家,国外条件再优越,也是为他人做事。我能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家乡做事,比什么都有意义。”
2011年,已是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的朱有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时,朱有勇做出决定,不再担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
“行政管理很重要,但我更愿意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到科研上!”他说,“我做院士也好,当教授也罢,实际上归根结底,我是一个农民,会种庄稼的农民。”
“没让百姓享受到成果就是失职!”
2015年,已经60岁的朱有勇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到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扶贫。
朱有勇刚到这里时,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一进村子就是一股臭气,猪屎、牛粪、肥料、茅草到处都是,水杯、炊具上落满了苍蝇,人们住的还是四处漏风的篱笆房、茅草屋。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千元。
朱有勇对同行的博士生们说:“这里这么穷,怪我们这些人没有深入下来,没有真正来为老百姓做些事情!老百姓享受不到你的研究成果,作为院士,这就是失职!”
经过一次次走进田间地头,到深山密林开展实地调研,朱有勇在村里租了一块地,带着团队种起了马铃薯。
三个多月过去,土豆采挖的时候,农民从没见过这么多、个头儿这么大的土豆。
丰收土豆的农民
朱有勇跟老百姓算了一笔账:每亩地平均3.1吨土豆,卖价3000元一吨,一亩地农民收入9000多元。种一亩就能脱贫,种两亩就能奔小康!
迎来丰收后,他在两会上卖土豆!
2017年,朱有勇在蒿枝坝村开起了马铃薯种植培训班。62岁的朱有勇常常是俯下身、半蹲半跪在土地上,手把手地教大家种冬季马铃薯。
朱有勇授课,和农民一起种土豆
老百姓的马铃薯丰收了,朱有勇又身先士卒,只要有机会,就不遗余力地“吆喝”起来。
2018年3月,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朱有勇把老乡种出来的土豆“吆喝”到了人民大会堂,向全国媒体展示。
朱有勇举着一颗2公斤的土豆说:“这是开春之后,全中国最先上市的新鲜土豆,这个季节北京吃到的土豆丝,5盘里有4盘是我们的土豆做的。”
朱有勇和团队还开设了林下三七、冬早蔬菜、茶叶种植、林业班、猪牛养殖班等前后共计24个技能班,培训了1500多名乡土人才。
这些学员回乡后又发挥带头作用,变成一颗颗脱贫致富的“种子”,洒遍澜沧大地,形成脱贫攻坚的“星火燎原”之势。
为了帮这些扶贫农产品扩大销路,朱有勇而后又打造了农村电子商务班,把这些农产品卖出去,让利益留在农村。
朱有勇院长为电商班学员上课
他直接上阵,展示澜沧大土豆、炒土豆丝,帮助乡亲直播带货。
2015年起,以朱有勇为首的院士专家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奋战,使澜沧整体贫困率逐年降低。
2019年,达到了脱贫摘帽标准。
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刘里保曾经是低保户,他告诉记者:“跟着朱院士种植冬季马铃薯后,现在已经脱贫了,家里还供出了两个大学生。”
澜沧县实现了从昔日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到今日“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的跨越。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从农家子弟到大学校长,从工程院院士到“农民教授”,朱有勇将自己的科研论文写在了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朱有勇在实验田里与农户交谈
30多年来,朱有勇团队研发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
他们研发的“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已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
这两项技术都可以减少60%的农药使用,并能增产20%~30%。
扶贫开班办学时,有人曾问,院士教农民是不是大材小用?
朱有勇摆摆手,笑着说:“搞了一辈子农业,积累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来扶贫就都用上了。把农民带富,心里真的感到高兴。”
2019年,朱有勇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2021年,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向朱有勇院士致敬!向所有扶贫工作者致敬!
(原标题《云南农大招生“减”章火了,荣誉校长朱有勇的故事更戳人心》。编辑 徐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hengce/7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