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一碗舂米就着咸菜,米粒饱满,回口甘甜。”吃着自己用亲手种植的杂交水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大二学生刘淏林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也正是这历时5个多月才完成的“早餐”,让刘同学于10月20日晚上了微博热搜话题第二名。
对此,有网友点赞支持:“自给自足,未来农业发展就靠你们啦!”
也有网友疑惑:“杂交水稻种植,俺家跟着爹妈就能学,何必要上大学?”
10月21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刘淏林同学,对网友的评论,他表示学习农学是想为国家农业发展做贡献,“农学教会我的是如何大幅提高产量,如何科学种田,如何培育新品种等。这与在家学农决然不同。”
因为袁隆平的一则新闻
他决定学习农学
谈及上微博热搜,刘淏林同学心情有些复杂,“既担心又害怕,毕竟我是一个内向的人。而且这次比赛比我优秀的同学多了去了。”
至于网上的一些关于学习农学无用的评论,刘同学有些愤愤不平,“若对专业不了解,请不要随便评判。”
采访时,刘同学道出选择农学的初衷,“我父母是工人,并没有机会参加农业生产。但我在高三的时候看了一则关于袁隆平爷爷水稻亩产增产的报道,让我很是崇拜。再加上我比较喜欢化学和生物,就决定学习农学。”
至于网友评论“学农不需要上大学”这一说法,刘同学认为,在家学农就只能学习如何将这些作物种活,让作物有产出就够了。
进入大学学农,是学习怎么种好这些作物,怎么可以大幅提高产量,怎么科学种田,怎么培育新品种,怎么改进种植方法,怎么降低肥药用量而提高产量等,“农业是衣食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该学会用科学的手段让农业发展变得更强。”
5个月“种”出一碗早餐
有心酸也有成就感
今年4月下旬,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举办了杂交水稻种植与全生育期管护技能大赛。大赛负责人李道杨介绍,该项比赛在四川农业大学热度很高,线上报名通道刚开放两分钟就已满员,不少同学都没能报上名。
然而由于比赛时间跨度很大,从4月末持续到了10月初,部分参赛者由于暑期回家无法照看水稻,导致水稻因高温而干枯,被迫提前退出比赛。
谈及此次水稻种植中遇到的难题,刘淏林表示,水稻的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陪伴,整个暑假都在学校看护它们。然而在8月份,虫害乍现,他发现以后,心急地想要快点解决却不小心打多了药导致烧苗,结果到了本该抽穗的时候却一直没有进展。
“打药前我担心虫害,打完药后我开始担心药害,平时吃饭、睡觉、喝水我都在想着这个水稻,为了种好它我都瘦了!”刘淏林笑着说。
9月下旬,刘淏林所在小组种的3株杂交稻成功通过老师验收后,他和队友将这3株杂交稻进行了为期半月的晾晒,然后进行考种,“考种结果并不理想,除了千粒重达到标准,其他的诸如有效穗数、结实率等产量因素都未达到标准,忙碌了五个月,我们最后的产量仅为74.964克!”
刘淏林表示,由于稻谷产量很低、品质不高,考种结束后便将稻谷置放在宿舍,没有再管过,直到一个朋友向他询问收获的稻谷是否可以直接食用时,他突然想尝尝自己种的大米的味道。
杂交水稻做成了稀饭
“我们借了一个小电煮锅,准备借助实验室仪器完成舂米后,煮一顿稀饭吃。”刘淏林介绍说,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实验室有小型碾米机,于是他和队友丁梓轩决定效仿古人进行人力舂米。
然而半小时里只有30粒左右的稻谷完全去壳,还有不少的稻谷被碾碎,使用碾米机后,几分钟内他们便完成了所有稻谷的去壳工作。
队友丁梓轩感慨:“第一次这么真切地感受到了技术带来的方便!”他们表示,农业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未来还会尝试更多的作物种植试验,希望在科研这条路上能走的更坚定,更远。
张珑潆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陈怡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hengce/5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