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迎来开学季,教育话题关注度升温。其中的一个话题——大学军训,一度冲上了新闻的热搜。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夜晚几十公里拉练,锻炼学生身体和意志力。清华大学军训的夜晚20公里拉练引起广泛关注。

有网友感叹,清华就是清华,军训都来真格的;也有一种声音认为,这就是走形式,干嘛一定要搞在晚上,白天,在校园里拉练不行吗?
军训的新闻和看法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军训生活,也让我在想一个问题——大学军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两次大学军训,我都没能当个好“兵”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我第一年考上大学,爸爸担心我身板弱,军训会吃不消,也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居然向我们村一个当兵青年“取经”,问军训科目、强度如何、会不会让打枪?
后来进了大学,我经历了第一军训。第一次穿上军装、第一次踢正步、第一次唱军歌。那年参加军训,我刚开始还被教官表扬姿势标准、能吃苦,也一度以学习委员的身份当着全班的同学发表“战前动员”,鼓舞士气。
但后来,因为不满意考取学校,想去一个更好的学校读大学,军训还没有结束,我就办了退学手续,在会操的前夕,我当了“逃兵”。
第二年,我如愿以偿考上了更好的大学,有了更充足的底气来面对大学生活,也就有了第二次军训。
因为有第一次的经验,此次军训的刚开始我表现还不错,姿势标准,也没有违反纪律。但是到后期,踢正步的分解动作老是做不好,教官多次调教还是会犯错误。

后来,大学的军训团来了一次裁汰优化,就是把每一个班好的“兵”组在一起,淘汰掉表现差,然后把这些不好的组在一起,成为一个和尖刀连相对的连队——弯刀连。我很不幸,成为了被优化的一员,进入了弯刀连。
就这样,和一群“孬兵”组成了新的分队,最后还没有参加大学军训会操。这是上大学第一次觉得丢人的一件事情:我怎么稀里糊涂的成了“孬兵”?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一个正步动作连着可以做好,分解就做不好?
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大学军训的意义是什么?
如今,谈起军训,对我已是8年的事情,对很多大学毕业生而言,也成了一段历史。
回忆这段青葱岁月,关于军训你还能记起什么?
一张集体穿着军装的合照、或者一纸优秀的军训标兵奖状、抑或躺在你朋友圈里的教官的微信、或是军训时看上让你回迁梦绕,但早已成为别人新娘的姑娘、或是一首军歌。
当然,除了这些记忆,或许很多人会说,军训培养自己的军人气质——硬气、正直、坚毅,也在那一段时间培养了自己良好的内务习惯,通过那段军训时光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有人会感叹,那段被晒黑、磨破脚的军旅生活,就是这辈子自己最帅、最酷的时光。
除了这些回忆,军人风骨、顽强的体魄和意志、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赶紧整洁的内务习惯,其中有哪一个深入到你的骨髓里,成为你一生的财富。
可能没有?
那军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从大的方面而言,根据国防法、教育法、兵役法的规定,军训的目的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让当代大学生了解国防,树立爱国意识。

这无可厚非,毕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于个体而言,军训的意识又是什么呢?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觉得应该有那么一段大学岁月让自己可以回忆,或许你当时了解它的意义,但是在军训结束那一天,就已经忘怀,再也不想过那种风吹日晒的苦日子。
回想一下场景,军训完的前一天你还把被子叠的方方正正,像豆腐块,听到冲锋号就起床,但是军训结束的第二天,你睡到了几点?不说被子叠的整齐,是否叠被子都要打一个问号。
所以,军训既没有培养你的良好习惯,也并没有因为军训,让你的爱国意识显著提高。这段岁月给予你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坚持不懈的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而这在军训后才刚刚开始。
大学军训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两件事情
1.军人意志
十天半个月的半专业军事训练,并不能真正把我们培养成为一个有军人意志的大学生。但这份军人意志却尤为重要。
军人意志没有李云龙阐述的那么恢弘:敢于亮剑精神,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推崇这种战斗气节是好的,不然战时大家都不敢亮剑,那谁来保卫家国。
但,从更微观的角度而言军人意志有两个特征:
一是,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凡在意志支配下的军事行动,目标越明确,为实现目的而奋斗的意志就越坚定。
二是,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密切联系。在不超过客观条件前提下,通过意志的力量,克制种种困难。
军训教会我们要有目标感,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站军姿、踢正步、跑步,然后成为一个军人应有的样子,实现大目标。

军训教会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意志力,能抵挡得住日晒酷暑、半个小时不动、拉练20公里,克服上述种种困难,才能最后赢得喝彩。
很多人都看过《士兵突击》,许三多在被判为孬兵后“发配”到草原上的五班,为了能实现逆袭,他坚定当一个好兵的目标,不管战友如何松散,她都每天按时出操、训练,克服各种困难——不配子弹、战友的冷嘲热讽,最后把自己活成一个兵王的样子。

2.体育锻炼意识
大学军训也并不能在短期内锻炼和提升我们的身体素质,而是教会我我们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强健自己的体魄。
古代的斯巴达人尚武之风盛行,婴儿一旦呱呱落地,马上就被抱到长老那里接受检查,只有身体健康,四肢健全的婴儿才会被留下来抚养。而身体孱弱或有残疾的婴儿则会当场被抛到荒郊野外的弃婴场。斯巴达的男孩长到7岁的时候就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生活。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以增强体力、勇气。

青年毛泽东很推崇斯巴达尚武,强健体魄的做法,求学时热爱体育,坚持体育锻炼,打球、游泳,坚持洗冷水浴,还发明了毛氏六段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
“文明其体魄,野蛮其精神”。大学军训教会我们的应该是坚持体育锻炼,有一个好的身体,这样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但是,很多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连体育课都逃课,宅在宿舍,身体体能下降。工作后,更是花费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很少。
而唯有坚持体育锻炼,才能保持精力和生机,应对繁忙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是浮云。人生是一长串以1开头的数字,身体是1,金钱、名誉、颜值都是后面的0,没有身体的1,后面再大都是0。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hengce/5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