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3.21》)
社,土神,在这里指社主,就是土神的牌位。社是国家的象征,古代出征作战要载社主而行。《左传》记载,定公四年,“君以军行拔社衅鼓,祝奉以从。”一旦战败国破,会如何呢?“春秋郑入陈,陈后拥社。拥社者,抱主以示服也。”(惠士奇《礼说》)
宰我,名予,字子我,孔门十哲之一,“利口辩辞”,是“言语”科的佼佼者。因为白天睡觉,被孔子骂为“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就是这里的宰我。他可以说是被孔子骂得最多的学生。
哀公问社于宰我。
《群经识小》中说:“哀公四年六月亳社灾,复立其主。故问其所宜木也。”这是鲁哀公在问宰我,社主要用什么木头做。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殷代用柏,周代用栗,取使人民望而生畏之意。
两人这一问一答是什么意思呢?苏子由的《古史》中解释得较合理:
哀公将去三垣而不敢正言。古者戮人于社。其托于社者,有意于诛也。宰我知其意而亦以隐答焉。曰使民战栗,以诛告也。孔子知其不可,曰此先君之所以为植根固矣,不可以诛戮齐也。盖亦有意于礼乎?不然,何咎予之深也?
宰我这是劝定公痛下决心,铲除三垣势力。这是引导国君偏离礼的正轨,违背了德政、爱民的思想。孔子对宰我的回答的明显不满是必然的。他告诉宰我: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凡是可能成功的事,不要说出;凡是可能如愿的事,不要劝阻;凡是过去的事,无论成败,都不要埋怨。
已经过去的事情,无论是好是坏,都不要去说了,既不要再去解释,也不要再去追究。即使说了,也都是事后诸葛,让人徒生悔恨而已,于事无补。
遂事不谏,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正如《中庸》所说“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经》亦言“既明且哲,以保其身”。遂事,《集注》解释说;谓事虽未成而势不能已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hengce/4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