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命题的重要性?高考生物命题趋势?如2017年新课标卷Ⅰ第30题(题略)题中设问的解释原因部分,考查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提供的证据支持,来论证结论的正确或合理性。如2017年新课标卷I第29题(题略)考查实验思路,所涉及的关键词包括实验分组、变量处理、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处理等;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则注重说明结果与结论的相关性等。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新鲜出炉。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一般要求和必考部分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特殊部分的考试内容没有变化,只是对考试说明中的生物技术实践部分进行了小幅微调,增加了相关的实验技术。同时,2010年已经加入了样题。即整体结构保持稳定,局部微调。这一变化预示着高考总命题方向将继续朝着识字考试稳步推进;知识的局部微调只是选修课的一部分,涉及部分考生。
(一)考试方向体现核心素养
在描述中,在评估目标中增加了一段关于评估要求的内容。说明高考会更加注重素养的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生物高考命题中的核心素养是指从生命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感四个方面综合考察考生,引领了生物高考的新方向。
生命概念是指在学习相关生物学知识本身的同时形成的相应的概念理解。这里的生命概念并不是指知识本身,而是在学习了生物知识或者解释了生命的特征之后形成的一种抽象的观点。也是一种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问题现象的思想和思维方法。如结构与功能、进化与适应、稳态与平衡、物质与能量等。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应该在复习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科学思维体现在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的讨论、解释或论证过程中,包括归纳和概括、演绎和推理、模型和建模。科学思维作为高考题目,主要是在面对循证解释或论证时出现。近年来,高考题目经过多次考查,势必成为一种重要的命题方式。据统计,2017年第一册生物试题中关于解释原因的问题有4个,2018年第一册关于解释原因、原理、现象的问题有5个。
如2017年新课标第一册第30题(题目略)中的题型解释部分,考查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提供的证据论证结论的正确性或合理性。在高考题的解题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思维逻辑和论证严谨性的形式,也将继续是高考题的特色,高考也将延续这种提问形式。
作为上一轮新课改的关键词,科学探究成为近20年高考题中的常客,是高考题中重要的考查形式。它往往以一个热点话题为情境,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控制变量、方法步骤、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形式体现出来。科学探究注重形式逻辑的严密性,所以在假设、实验设计和分析过程中注重实验设计的原则、变量的控制和结果的合理性。
社会责任是指根据所学知识、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对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如生态环保意识、爱国情怀、造福社会、崇尚生命等观点。高考题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笔墨,但可能会融入到某种形式的考试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
(二)命题侧重于主要知识。
作为高考命题和备考的指导性文件,生物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历来重视双
基础知识尤其是主要知识的分析和运用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知识的挖掘、比较、分析和应用是近年来命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生物知识的主干主要包括生物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新陈代谢的基本过程、遗传方法与过程等相关问题、进化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稳态与调控的过程与方法、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作为高考命题的四大金刚,代谢、调节、遗传、生态是非选择题命题内容的中坚力量。虽然它的命题形式是多变的,但一般都离不开其知识框架的主体。例如,新陈代谢一般不会偏离光合呼吸、酶的作用等。且多以曲线或实验的形式呈现;在遗传部分,遗传分析,杂交实验的设计与分析,遗传育种的方法与过程等。常见的有,而在调节部分,稳态维持、反馈调节过程、神经激素调节的方式和特点等。在生态学部分,经常以生态学案例分析的形式考察种群和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如2017年新课标第一册第32题(题目略)考查遗传分析,重点是分离现象、性别遗传、常染色体和X连锁遗传的区分、同源和非同源片段的判断等。考试的重点都在对主要知识的分析和运用上,考生只有熟练并能够掌握,才能顺利解题。
(3)评分热点仍然是实验考试。
实验考试最能体现考试大纲要求的几项能力考试,无论是实验探究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还是综合应用能力,都可以在实验考试中得到体现。设计与分析一直是体现生物核心素养的考试重点,也是学生丢分的重点。实验形式多样,包括传统的光合呼吸实验、遗传杂交实验、神经激素调节实验、分子遗传学实验、模拟生态实验等。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他们不仅写实验过程和想法,还表达实验现象和分析原因。考生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实验情境中剥离有价值的信息,运用实验设计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如2017年新课标第一册第29题(题目略)考查实验思想,涉及的关键词有实验分组、变量处理、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处理等。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侧重于结果与结论之间的相关性。
(D)变化涉及选择一种酶和实验。
2019年考试显示,知识范围要求的变化侧重于生物技术和实践,呈现一变一增:“5-2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改为“5-3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部分补充内容如下:第一门选修课增加了“5-2酶的应用”,包括:(1)酶活性测定的一般方法;(2)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中的应用;(3)固定化酶的制备和应用。此外,在5-3中增加了“(4)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调整的内容是增加泡菜制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内容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凝胶色谱分离蛋白质、电泳等。作者认为生物技术实践的知识考试可以扩大。除了常规的传统发酵如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也可能涉及更多的生物实验技术和相关的拓展知识。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这种变化。至于微生物实验技术,从植物中提取有效物质等。他们将继续t
对于2019版生物高考大纲,建议教师首先从总要求出发,特别注意能力考查的方式方法,把握高考命题的脉络,紧扣高考后期复习,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其次,复习的重点还是要抓住复习的主干。难怪我们要抛弃它,把重点放在基础和实施上,对待基础知识,特别是要学会如何有效地运用知识,而不是简单的记忆,这样才能符合高考的选拔标准。最后,要注意选修一的变化,认真分析,做到有效应对。高考和说明的这种变化在复习过程中不应该被忽视,也没有必要恐慌和混淆复习重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wd/24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