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人数不断攀升?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某一个专业或者某一类院校火爆,首当其冲就会向就业市场释放信号,师范类也不例外,最明显的例证是,近几年,随着在线教育市场的火热,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人数不断攀升。2019年上半年全国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人数为290万,下半年的考生人数一下子就涨到了590万人,全年考试人数近900万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上周广东媒体报道,该省本科院校提前批结束,共录取10287人。其中,1,600名学生参加了教师特别计划,1,122名学生参加了卫生特别计划。从投档分数来看,公费师范生专业很热门。从第一次备案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备案最低排名高于去年的现象。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广东。
东北师范大学在浙江省的招生中,很多师范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也有了明显的提高。7月21日,天津公布了全市普通本科A阶段批次录取情况,师范院校也受到天津高考考生的青睐。为避免炒作高年级考生录取,天津市未公布普通本科批次高年级院校专业组分数线。这个“高等级”的极限定在690分。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后面没有具体分数,统一标注“690分以上”。其次是北师大,天津最低分688分,距离“高分”仅差2分。另外,华东师范大学在天津的最低分数线是674分,东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分数线都在660分左右。
“这一现象直观地说明,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逐渐成为考生的首选,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爽教授表示,这背后的原因也很明显。一个原因是,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目的是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提供优质教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越来越大。
专家的判断与官方的评估一致。今年年初,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俞发友介绍了中央4号文(《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实施的第三方评估。评估显示,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高考成绩前30%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比例由2018年的18.3%提高到2019年的33.4%。
另一个原因也很明显。"在过去的两年里,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一个关键词."张爽说,无论是疫情还是国际关系的对立,许多职业都受到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稳定性强、薪酬较高、社会地位较好、有寒暑假的教师吸引力有所增加。
当某个专业或某类院校火热的时候,首当其冲就会向就业市场发出信号,教师类也不例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近年来,随着在线教育市场的火热,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人数不断攀升。
2019年上半年,全国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人数为290万人。2019年下半年,考生人数突然上升到590万,全年参加考试的人数将近900万。2020年,这个数字还在继续攀升。
据媒体报道,2021年6月15日,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成绩开放查询,随后,#教学面试成绩#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同时,记者发现微博中“教师资格证”相关话题的阅读量极高。比如#教师资格证#阅读量超过78亿,#教师资格证笔试#阅读量也达到29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有机构预测,今年报名人数将超过1000万。
就业市场的信号也会反推高校专业的申请。特别是去年,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再加上高考志愿填报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游戏色彩。比如某年某校的高分数线,很可能会影响到第二年考生对该校的选择,也会影响到今年的分数线。很多同学在填报志愿时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考上这所大学”,而不是自己真正的职业选择。
“所以,不能简单的通过录取分数线的变化来判断所关注的专业是热还是冷。”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随着“平行志愿”的实施,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录取分数线仍会有起伏。“这只是志愿工作带来的酸甜苦辣,并不能真正体现专业的吸引力。这一点必须理性看待。”
记者在整理数据时发现,近年来还出现了师范院校在“破档”名单上“打前线”的现象,这意味着一些师范院校会对自己的招生计划产生不满,重新进行志愿招录。此外,虽然教师资格证考试人数已达数千万,但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仍有缺口。
“某一年或某一地区发生的事情不代表全局。”张爽说,但是,这一现象确实说明,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还很不平衡,部分地区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这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熊丙奇认为,教师职业是否真的有吸引力,取决于有多少人报考了教师专业,并最终获得了教师资格证,进入了教师队伍。
1000万考证的背后是近1000万大学毕业生。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考研和考证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很多非师范类毕业生报名教师资格证考试,为以后找工作多了一个选择。“也就是说,教师资格证考试热更多反映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熊丙奇说。
无论如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有选择教师职业的倾向是一个好消息。正如张爽所说,这可以从“入口端”改善结构和质量。与此同时,教师教育本身也面临着转型。全民重视教育,信息社会的多重挑战,家校社共育格局的形成,都对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未来教师任重道远!”张爽说。
中国青年报记者范实习生唐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7月26日05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wd/1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