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怀民亦未寝”莫名的火爆全网,大家纷纷为张怀民打抱不平,什么“张怀民其实刚睡着,他是被苏轼喊起来的”;“苏轼是个损友”得等。甚至还演变成了“处世哲学”——低情商:怀民刚要睡。高情商:怀民亦未寝。
那么九百多年前那一晚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其实,这句话出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过来就是: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这天夜里,我解开衣服刚要进窝,忽然发现忘了拉窗帘,导致月光直接照进了我的房间,晃的我眼花,睡意全消。我想了想,反正睡不着,不如去承天寺找我的基友张怀民聊聊,好基友就是好基友,想不到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两个好朋友手拉着手,在院子里溜达,今晚的月光堪比十万瓦的灯泡,照在地上如同一泓清泉,竹柏的影子倒映在“泉水中”,好像水藻和荇菜一样,真好吃……呃,我是说真好看呐。唉,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没有像我和怀民兄这样的闲人罢了!


评析:
所谓的把“怀民亦未寝”调侃为“怀民刚要睡”是十分肤浅的。这句话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反映了两个仕途失意者的自我排遣和惺惺相惜,乌台诗案中,苏轼受舒亶,李定等小人的陷害,九死一生,被贬至黄州,生活一度十分拮据,他甚至把每月本就少得可怜的俸禄分成三十份,挂在房梁上,每天取用一份。即便如此,他却从未消沉,反而愈加积极的的拥抱生活,天才的文学家总是能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记承天寺夜游》中提到的与张怀民一同于月下散步即是如此,厌倦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活,看透了某些道貌岸然之徒的丑恶嘴脸,何不静下心来,好好和志趣相投的朋友欣赏欣赏这良夜的美好月色?诚然,月色和竹柏到处都有,但其中蕴藏的高雅情致和那份尽在不言中的才子失意之情却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的。
黄州是苏东坡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站,对他的思想和文章来说,莫不如此,在京都经历了一场离奇的生死考验后,他变得格外珍惜这样朴实无华的生活。因为,这生活的背后,有那超然,旷达的情致;有志趣相投的知己;更有那感动抚慰了后世近千年的月色!

关注“苏轼吾师”阅读更多精彩内容![送心][来看我][玫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6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