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彩色画册,这里汇聚了法国报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于中国的态度,这是中国屈辱史的一部分,这是我们能够最主观看到的中国历史,是他者眼中的中国,这就是《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小日报]记录的晚清1891-1911》。

1891-1911年,是中国历史变革的动荡时期,是辛亥革命前夕,是清朝政府最后的余光。关键事件包括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进军北京、中日甲午战争,而对于法国人最为关注的可能就是教民被杀案、黑旗军的镇南关大捷、法国军官在广州湾被杀,等。而这些都会在法国的报纸中留下印记。

现在把这些留存于法国报纸中关于中国的记录,选择其重要的、彩印的、有代表性的图片,结合当时的相关报道,整理成册,也就是这样一本书《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这本书的价值在杨葵的序中已经很清晰的介绍了。历史性、艺术性、社会人文性,当然也包括资料性和对于读者的知识普及性。我们看到这样一本画册,可以从各种角度来解读。而编者仅仅是原汁原味把法国曾经的报道呈现在现代中国读者面前,为了让我们更容易理解,编者增加了一下背景资料的介绍,但这无关作品本身的特性,这里就是在那屈辱年代,法国人对于中国的直观印象。

来说一下我看过这本画册的最真实感受吧,就是难过,就是屈辱,还有着深深的悲哀。在这些图片中,血腥画面不少,有义和团杀洋人的,也有八国联军杀害中国人的,更有清朝官员为了平息洋人愤怒而杀中国人。

那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社会啊?如果没有这些图片,也许我们还是会知道清朝末期社会的混乱,人们生活的不易,但看到这些图片,那种视觉冲击力还是强大而持久的。
我们无法知道,当时法国人看到这样的图片是什么样子的感觉,也许以第三者的眼光不会有太多想法,就像我们在电视机前看着国外的战争,不会有什么内心波澜一样,可是处于当事人的我们,却无法做到心平气和。
这些图片被法国报纸报道发行,本身就有着强烈的蔑视。图片中的中国人更多都是丑陋的,特别是像当时的实权人物李鸿章、慈禧太后的肖像画都是丑陋的,那些肯定不是真实的他们,这就是一种故意的丑化,就是一种轻慢。

这样的报道,我们无法去责怪那时法国媒体的记者们,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中国,也许不是有心,这就是一个落后、愚昧的清朝给他们留下的印象,这就是《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阅读这本书,我们也再次感受那种视觉的冲击,内心的震撼,也时时警惕着这种屈辱再次发生。#全民荐书人#u0002#以书之名#u0002#画报#u0002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6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