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蒋勋先生的文字。最初读的是蒋勋说唐诗宋词系列,后来读了《孤独六讲》《生活十讲》《美的沉思》等,感觉作者是一个特别博学的人,在中西美学、文学甚至哲学领域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是机缘,读到了这本《蒋勋散文》(蒋勋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翻开目录时特别惊喜,这本书收录了蒋勋多年来的经典散文,大部分之前都没有出简体中文版,分了十一辑编排,每一辑都有独特的主题,装帧也颇精美,配图多为印象派画作,跟文章的意象浑然一体。我买过很多蒋勋的书,多为美学著作,而这本《蒋勋散文》中不仅有市面上不曾见过的他的美学文化随笔,还有大量别具一格的散文。
在开头的自序中,蒋勋写道:“好像在漫漫的长途中,有一些上车下车的旅客,我记忆着他们的容貌,他们欢喜或忧愁的表情,他们焕发或沮丧的姿态,他们和我一样,流浪于生死途中,我们匆匆擦肩而过,我信手速写,仿佛只是一种纪念。”是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流浪于生死途中的旅客呢?在一个个车站相遇,又在一个个车站别离,而列车永远在驶向未知的远方。从前读《滕王阁序》,倒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感受,可是这次在蒋勋的散文中看到“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引用,我竟在刹那间领悟了千年前王勃写下这句话时的心情了。如蒋勋所说,既然对于这一个终于不过是幻灭的世界而言,都无非是“他乡之客”,那我们更要珍重这人生旅途上的伙伴,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吧。这本散文集读完,有种窥探了作者心路历程的奇异感受,从追忆往昔、漫谈美学、旅行见闻,到第三人称所述的寓言般的一个个小故事,还有极为幽微深邃、隐秘动人的内心独白,在这本书中,我似乎读懂了另一个更为多元、更为深情的蒋勋。
《石头记》讲了收藏奇石之趣,《春莺啭》谈了唐代音乐,《屋漏痕》追溯了中国水墨画的精髓,《“人”的电影主题》探讨了现代电影艺术的方向——蒋勋先生谈文化、谈美学是极其平易近人的,即使如我这样没有美学基础的人也能深切领会,因为他笔下的文化和美学永远是跟最朴素、最普世的人类情感缠绕在一起的,我觉得这是蒋勋的文章最有魅力之处。我特别有感触的一篇是《无关岁月》,这篇是回忆他儿时过新年时的场景,在年关将至的时候读到,尤为感动,虽然我未曾经历过那个年代清贫的生活,但其中一段段对传统新年习俗的回忆,对亲人的怀念,让我也想起了童年时的春节。对孩子而言,春节总是有着深重的意义的。“在岁月的关口,明知道这关口什么也守不住,却因为这虚设的关口,仿佛也可以驻足流连片刻”,这段话让人唏嘘不已,我们对旧年的不舍,对新年的祈愿,不正是在岁月的关口流连驻足吗?《无关岁月》中蕴含着一种深情,这种深情贯穿了整本书,这是一种对世界、对历史、对文化、对一切众生的深情,是用广阔宽厚、悲天悯人的胸怀,来沉吟生命旅途中的歌哭笑泪,叙写这个美丽又哀愁的人间世界。蒋勋的沉吟是孤独者的沉吟,但是并不寂寥,他的叙写是无限趋近于生命内境的叙写,但是毫不晦暗,而是澄明透彻的,这种澄明透彻让我不断地审视自我,去轻轻拨动自己心灵最深处的琴弦。
感谢蒋勋先生的这本散文,让我这个被工作和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成年人还记得自己生命的初衷,在疲惫匆忙的生活中看见恒久的美丽与宁静。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献给孤独心灵的至美独白”,与其说是作者的独白,我倒觉得在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在与自己的心灵静静对话,聆听自己内心的独白,这是一本能让人平静下来的书。我想现在大部分生活在都市中的人都跟我一样,独处时不是刷手机就是刷剧,淹没在各种外在信息的海洋里,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与自己交谈了?此刻,窗外暮色已深,翻开《蒋勋散文》,正是《独白》这一篇:“据说,记忆中所有前世的种种,都只是今生的独白。因此,宿命中我必然坐在此时的窗前,等待天光降暗、降暗。”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15日第11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67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