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安徽省教育厅传来喜讯,我市贵池区高坦初级中学等4所学校入列第一批“安徽省绿色学校”。与此同时,54所学校和6个教学点被命名为“池州市绿色学校和绿色校园(教学点)”。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市高度重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将“绿色学校”建设纳入生态文明教育部署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绿色学校”创建
2021年,我市发布了《池州市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省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市教体局联合市发改委成立省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签印发《池州市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师生环境素养搭建了平台。各地各校迅速行动,对标创建,积极探索绿色学校创建的新理念、新思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制定方案,将环境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环境建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等工作相结合,引导广大师生家长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低碳消费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学校绿色生活方式。
加大宣传力度培育绿色校园理念
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我市各地各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国旗下讲话、电子屏、黑板报、校园广播、宣传栏、展板、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绿色学校”内涵意义等绿色文明知识,引导师生参与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内外绿色生活主题宣传,对节能、节水、节粮、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行为发出倡议;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中,加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等内容,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在环境日、地球日等重要纪念日,全市中小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2021年,我市各校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环保宣传1800余场次;87所学校成立“绿色文明宣传队”,发放《倡议书》、环保知识单页36000余份,通过上门宣传及家长会等形式进行环保知识宣传,积极引导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开启绿色生活模式。
实施学科渗透完善生态道德课程
立足课程体系建设,我市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机制,通过实施学科渗透,完善生态道德课程,打造生态文明教育亮点。
各地各校积极探索开发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将教育内容与池州本土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现状特点相结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绿色发展,并将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小手拉大手”,创造家校共育的新气象。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各校组织教师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找到环境教育在各学科的渗透点,把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理念渗透进学科教育中,通过授课、比赛、大讨论等方式,强化学生环境道德意识与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理解环保的价值取向和意义。
此外,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各地各校结合植树节、水资源日、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我与小树共成长”“河小青”“珍惜每一粒粮食”等一系列有特色、有新意、有深度的环保实践活动,并有意识地将活动渗透到家庭和社区;以赛促教,通过环保征文比赛、环保绘画大赛、环保专题手抄报评比、爱护校园环境警示语征集等活动,促进师生环保意识的提高。
拓展社会实践构建生态教育体系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各地各校充分发挥学校生态环境志愿者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实践社会活动和创新活动。
在环保实践活动中,我市各校结合池州市域内的长江生态恢复保护、湿地保护、候鸟保护等重大环保行动,开展环保骑行、捡拾垃圾、爱绿护绿、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公益活动230余场次;建立生态教育社团,成立环保手工社团,结合“社团汇报演出”开展特色活动,指导学生利用回收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制作模型、道具或表演服装,既增添了活动趣味,又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值得一提的是,池州市第八中学筹资数万元,建成生物标本室,作为该校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基地,为师生上自然课、开展环保教育提供了参观和实践的机会。
创建“绿色学校”,使我市各校校风校貌发生了变化,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师生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对外形象得到了提升,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下一步,我市将严格对标省级“绿色学校”创建标准,指导督促各地各校常态化开展创建工作,深入推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学校文化,使之成为全市师生的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
微信新浪微博QQ好友QQ空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49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