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归属原则
针对孩子不接纳的行为,要遵循问题归属原则。这种行为是因为孩子本身的需要没有满足,那就是孩子的问题。如果孩子的行为不被接纳是因为影响了大人,导致大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导致不被接纳,这是大人的问题。问题归属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当孩子拥有问题时,父母可使用积极倾听帮助孩子;当孩子的行为导致父母拥有问题时,父母用“我——信息”表达感受(“面质”)就更适宜。
这里作者强调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而家长只是协助者。“如果父母给孩子送上他们事前准备好的解决方案,那么孩子就会一直依赖父母,无法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处在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可以作为一个协助者,催化剂或者说支持媒介,帮助孩子找到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积极倾听
对孩子的接纳必须要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分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手势、姿势、表情、行为比如不干涉等)。语言表达接纳的关键在倾听,而不是指令、说服、建议、评论或评价、嘲笑、安慰、调查、打岔(回避、开玩笑、转移话题)等。这些都是沟通中的障碍(作者分为十二类)。
做到倾听首先要邀请对方开口,可以用: “给我讲讲”、“告诉我更多的情况”、“我很想知道你的看法”、“你想谈谈这件事吗 ”、 “前前后后都说给我听听”、“继续说吧,我听着呢”、“听起来你似乎对此有什么要说的”......开启谈话后需要保持这扇门打开,用积极倾听的方法就很有效。
积极倾听指的是“倾听者试图了解发送者的情绪或信息的含义。然后他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他的语言(解码),反馈给发送者进行求证。倾听者并没有发出他本人自己的信息——例如评价、意见、建议、推论、分析或质疑。他只把他对发送者的话的理解反馈回去——不多也不少。”整个过程中积极倾听者用大量的“你—信息”句式(“你”开头的句子)鼓励对方继续说,而少用甚至不用“我—信息”。
说人话就是,积极倾听的过程就是引导对方发泄情绪和确认问题,然后继续引导对方自己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总之啥主意不出,问题还解决了。(见后附示例)
积极倾听的逻辑是:①“当人们受到鼓励,敞开胸怀说出困扰他们的情绪时,这种情绪才能得到释放。积极倾听正是鼓励这种心理宣泄。它能帮助孩子弄清他们自己真正的情绪。在他们说出自己的情绪后,这些情绪常常会奇迹般地消失。”②“当人们可以把问题说出来时,会比仅仅在心中思考,想得更加透彻,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积极倾听鼓励谈话,能帮助一个人为他的问題寻找解决方案。”
积极倾听的好处主要有两点:①积极倾听能够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温暖的亲密关系。父母学习了伴随共情作用的积极倾听,会发现一种全新的欣赏与尊重,一种更深的关怀;作为回报,孩子也会对父母抱以同样的感情。孩子也会变得更愿意倾听父母的想法和主意。②积极倾听鼓励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分析问题,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案。积极倾听传达信任感,而建议、推论、指示等信息由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责任感,传达的是不信任感。因此,积极倾听是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主、更有自我责任感、更加独立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使用积极倾听需注意①必须共情。冷冰冰或敷衍了事的态度做不了积极倾听。②不是鹦鹉学舌,如:当孩子说:“当那些大孩子在场上玩的时候,我从来也没机会拿到球。”家长回答“跟大孩子玩时你从来没机会拿到球”就属于鹦鹉学舌重复编码,积极倾听需对信息的含义进行反馈:“你也想玩,你觉得他们不带你玩不公平。”③不要在错误的时间使用,比如孩子表示需要自己呆着时不要强求,另外时间不够时也不要仓促开始。④孩子没情绪问题,只是想寻求帮助、获得信息时不适合使用积极倾听。⑤不要虎头蛇尾。刚开始积极倾听,后面开始指导。
面质
孩子吵闹导致父母休息不好,这是父母拥有问题。这时需要用“我—信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受到的影响,促成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用“你—信息”传达出含指令、指责、贬损、威胁等信息,作者把这个过程称为“面质”。
在这种情况下,“你一信息”无法传达父母的感受,因为它们大多时候,会被孩子解码成他应当作什么(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或是他有多坏(发出责备或评价)。
有效的“我—信息”必须包含三个内容,孩子就会更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不被接纳的行为:(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
使用“我—信息”进行面质的逻辑是:不太容易激起抵抗和叛逆;让孩子担负起改变自己的行为的责任;促使孩子能像父母坦承自己的感受......
使用“我—信息”的注意点:①避免使用假的“我—信息”, 比如“我觉得你......”、“我不喜欢你.....”,其实是评价,而不是感受。②避免强调负面消极感受。③认清自己的初始情绪和次要情绪。要传达初始情绪,而愤怒往往是次要情绪。④如果第一次发出后孩子充耳不闻,可以更强调地发出第二次。⑤如果孩子受到父母发出的“我—信息”后开始表达自己的感受,请及时“换挡”——暂时从面质的姿态转变成积极倾听的姿态。⑥当父母的“我—信息”不能解决问题时,便进入需求冲突状态,应转用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
与“非暴力沟通”比较
作者解决沟通问题的核心内容就是:问题归属及对应的“积极倾听”、“面质”两种技巧。相比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二者有矛盾的地方,但无疑四要素法更容易操作。
非暴力沟通示例:
①菲利克斯,我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 (观察无评判)
② 我不太高兴(表达感受而不是想法)
③ 因为我看重整洁。 (表达需要)
④ 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里。 (具体请求不是命令)
二者有很多相似的关注,各有其优点。如果把观察的过程视同为积极倾听的过程,其实非暴力沟通就类似积极倾听和面质两种技巧合体。个人认为《P.E.T》按问题归属侧重于积极倾听或面质的逻辑是立得住的,而且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好处也毋庸置疑。或许可以这样理解:《P.E.T》沟通是沟通技巧的高阶版本,非暴力沟通是沟通技巧的简略版本。我会在小宝(不到三岁)身上尽量使用积极倾听,因为引导孩子表达情绪、独立解决问题的诱惑实在太大;对上高中的老大可能直接上非暴力沟通来得更爽快,想玩积极倾听也玩不了,他都不愿意张嘴。实话实说,在大孩子面前,那种不断解码反馈的“话术”我觉得别扭,孩子可能觉得傻。
------------------------------------《P.E.T高效能父母训练》一书中我感兴趣的内容到此整理完毕。这是本老书(1970年初版)方法、技巧是否适宜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背后的道理并不过时,这是我要铭记于心的,所谓“有道无术,术可至深”。最后,做父母的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孩子总有一些行为我们无法改变,就像追求双赢的第三法解决不了价值观的冲突,此时应学会接受。如作者所言“这就是为人父母需要付出的代价之一。你可以尽自己所能,然后期望最好的结果,但从长期来看,你付出了最大的努力,结果可能还是不够好。最终,你也会请求:‘主啊,请赐予我……平静,以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PS.积极倾听示例
凯西:今天晚上我不想吃晚饭。
爸爸:今天晚上你感觉不想吃东西。(积极倾听)
凯西:一点也不想。我没心情吃东西。
爸爸:你在为一些事情心烦。(积极倾听)
凯西:比那个还糟糕。我非常害怕。
爸爸:有件事让你害怕。(积极倾听)
凯西:没错。兰斯今天给我打电话,说他今晚想和我谈谈。他的语气听起来很严肃,不像他平时的样子。
爸爸:这让你觉得即将要发生什么事,嗯……(积极倾听)
凯西:我很害怕他要跟我分手。
爸爸:你不希望那样。(积极倾听)
凯西:那样会要我的命!尤其是,我猜是因为他会希望和亚历克西斯约会。那将会是最糟的情况!
爸爸:你是在害怕亚历克西斯会得到他。(积极倾听)
凯西:是的。她已经得到所有的好男生。她真令人恶心——总是不停地在跟男孩们聊天,逗他们笑。他们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在走廊里的时候,她的身边总是跟随着三四个男孩。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跟男孩在一起的时候,我甚至从来都想不出什么话题。
爸爸;你希望自己也像亚历克西斯一样能自如地跟男孩聊天。(积极倾听)
凯西:我想我太希望他们喜欢我了,我怕我会说出什么愚蠢的话。
爸爸:你太希望自己能够受欢迎了,以至于你害怕自己会犯错。(积极倾听)
凯西:是的。但是我再怎么做也不会比现在更糟了——像个傻瓜一样站在一旁。
爸爸:你感到如果你像现在这样,还不如上前去他们聊天。(积极倾听)
凯西:是的,当然。我讨厌自己什么都不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4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