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期末考试等事情结束三五天,我就乘坐客车回到30公里外的老家,准备待几天。孰料,一天之后,我又被迫“返城”,临别时对母亲说:“过几天再回来,弟可能要下个月才回来。”看到母亲失望的眼神,我还是得踏上行程,不过心中暗自决定早日再回。
28日上午,我背上行囊,带上电脑,终于再回故乡。母亲照例是到街口接我回家。吃过午饭之后,稍作休息,我便迫不及待地到房前屋后看看:三伏天的夏季,蒸锅一般的四川盆地,太阳不是一般的火辣,让人不敢在阳光下体验“足蒸暑土气”,恁是这般,我也没有放弃给母亲的“百果园”拍照,留作纪念。
母亲的“百果园”位于房前屋后的边角土地和菜园土埂之上,从来没有享受到果园的待遇,却总是充满希望。一年四季,或是“百花齐放”,蜂蝶萦绕,好不热闹,或是“百果满枝”,垂涎欲滴,令人惦记。
今天“百果园”里的主角当属梨和柿。
我家的梨树大多位于屋后的土埂上,“一”字排列,数量在十余株,树径多在10厘米以上,品种分为青皮和褐色。今年的梨比较多,加上母亲放养式管理,所以个儿稍小,颜值偏低。即使是个儿偏大、果实白嫩的青皮梨,也失去往年雄风,被迫牺牲“块头”,保证数量。
和梨树遥相呼应的是一棵挂满青果的脆柿子树。它位于土埂数米开外的一角,独自在此顽强生长十多年,显得孤寂而冷清。是的,它紧挨着竹林,毗邻两座坟墓,所以平时很少涉足。另外,在一定时期内,它是我家的“特产”,成为朋友们眼中的“稀罕物”,市场上更很少出现它的身影,直到最近三五年才在超市露面。
紧挨着梨树的是三五株核桃树,青色的果实躲在层层绿叶之间,仿佛娇羞的少女。
放养式管理下,挂在树上的青皮梨、脆柿和核桃。(张宏/图)
房屋前后还有桃、李、柑橘、枇杷、石榴、葡萄和无花果。此刻的它们,或撒娇卖萌,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成果”,或养精蓄锐,等待属于自己的时刻。错过桃李芬芳、桔柚飘香,错过石榴花开,尚有葡萄和无花果。
葡萄算是家里最“高贵”的水果,母亲破例给它搭建了支架,一串又一串的青葡萄隐藏其间,淡淡清香,略带酸味,算是最好的报答。和葡萄相邻的是一棵“最贱”的无花果树,阳光灿烂,顽强长成一片“小树林”。它的主干上布满虫蛀的伤痕,枝丫却是绿意盎然,一颗又一颗青色的无花果点缀其间,果叶相依、密密麻麻,成为亮丽风景。
最“高贵”的葡萄和“最贱”的无花果。 (张宏/图)
距离最远的当属百米开外菜园旁边的米枣和柚子。米枣尚未完全成熟,抵挡不住诱惑的我,早已品尝其味。一个又一个硕大的青柚,欲藏在树枝间隙,结果是弥彰。
菜园旁边的米枣和柚子。(张宏/图)
这就是母亲的“百果园”,一年四季,或是果香扑鼻,或是硕果满枝,保证我们回家就能吃到正宗的纯天然、绿色水果。
其实,母亲还有建设中的“百花园”,一柱擎天的蜀葵,惹人喜爱的月季,还有几株不知名的,它们共同构成新的风景线。
和母亲相伴的除了瓜果、花草、家禽之外,还有麻雀、斑鸠、燕子、青蛙、小水鸟、鸳鸯、白鹤、野鸡……
其中最大胆的要数斑鸠。每当粮食收获季节,比如此时水泥院坝中的玉米、花生等等,就成了它们觊觎的目标,一旦确定“四下无人”,便从树枝一跃而下,慢悠悠地享受“偷吃”的感觉,有时甚至呼朋引伴,三五成群,“鸠行天下”。一想到它们从《诗经》中走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我也就不忍心赶走,只在心中发出呐喊:“于嗟鸠兮,无食我食!”
感情最深的要数门前池塘中的不知名小水鸟。个头约摸二三两,像小号雏鸭,三五成群,游弋池塘,嬉戏打闹,好不热闹。有几次,我都想用手中的相机,拍摄这些出现多年的“小伙伴”,给它们留下一张美丽的倩影,孰料都不理想。今年发现还有一对鸳鸯在池塘安家,甚是欣喜,然而“新欢”“旧爱”都是最爱,它们共同成为水面精灵。
门前的池塘住着水面精灵。 (张宏/图)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母亲说去摘屋后的花生。于是,我们开始了两个小时的扯花生和摘花生。沙质土壤,加上两三天前一场及时雨,双手稍一用力,花生就破土而出。然后或亲手摘落,或背篓边沿拍落,不一会儿竟然就收获满满两箩筐。
在干活儿的同时,母亲就和我聊天讲述村子的变化,家长里短、东邻西舍、远亲近戚,主题不外乎是婚嫁丧娶、红白喜事。每当这时我心情总是沉重的,因为而立数年尚未婚,父母也已六十左右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被拐卖近30年的彭某回家探母。彭某和我是同龄人,在六七岁的时候于上学途中失踪,此后都是杳无音信。这得感谢政府和公安民警,才让他们能够团圆。
家乡的物质条件和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了。村村通公路连接到户,解决交通发展瓶颈。“雪亮工程”构建县、乡镇、村、农户四级联网联控视频监控网络,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田地的流转承包,家里享受一千多元的补贴。母亲还在“建筑队”做小工,每月还可以增加一笔收入。水电气网到户,太阳能热水器安家,小型农机入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得到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甚至出现“雉飞在院、白鹤戏塘”的现象。
村里被承包的农田。(张宏/图)
火红生活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和常年辛苦的父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母亲也开始“栽花种草”享受“美”的熏陶。然而,我却忧心忡忡。母亲说前两三天,她分三次去隔壁两个镇卖梨子,分别以两元、一元和五角的价格,售得四十多块钱。是啊,母亲“百果园”里的常客应是子辈、孙辈、曾孙……然而我们常回家看看的次数有限,我的个人婚事更是遥遥无期。
这可能也是农村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婚姻问题,或是男子愁娶,或是年轻离异。我们当地的彩礼算是合理,不过房子、车子、票子、家境、颜值、前途等等也是女方的重要参考因素,综合起来也是很大一笔开销。像我一样,物质条件一般,工作相对稳定,加上“形貌短小”“讷言拙行”,以致今日而无解的也有。也有一些是年纪轻轻就离异、再娶、再离异,留下无辜的单亲孩童和关系更加复杂的重组家庭。
其实,我更担心的是,同龄人中缺少“母亲”一样的“接班人”,坚守新农村,建设新生活,巩固“脱贫攻坚”,见证“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许,同辈中不乏“母亲”一样的辛勤劳动者,不过更多的是“城市打工族”,长此以往,“农村无人”令人担忧。其实,乡村中的下一辈教育问题,从长远来看亟待解决,否则后患无穷,乡村振兴更是一纸空文。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合力,下一辈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疏于管理,爷爷婆婆(外公外婆)舍不得教育,以致生活习惯偏差,影响教育成效。乡村学校要用大量的精力矫正学生生活习惯,教会他们“吃好饭、睡好觉”,有限的教学时间被挤占,教学效果受到制约。一些孩子在中考之后,就只好选择职中,然而作为“心肝宝贝”的下一代,如果不重拾“勤学”的作风,怎么能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和国家的政策支持?
母亲的“百果园”是我回家的动力。我希望家乡有更多“百果园”,我希望“百果园”里有同辈的身影,我希望“百果园”里有下一辈的嬉闹。
(作者为四川省三台县中学教师)
?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之“回乡偶书”,欢迎来信分享关于乡村的所见所闻所思。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张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47213.html
- 上一篇:开学季,用便签软件辅助自己更轻松
- 下一篇:今日立春,愿你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