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中存在很多专有概念,正确理解这些概念是读者理解微观经济学原理的前提,其中最为核心的基础性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不仅包括金钱、物质上的付出,还包括因未做出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收益减少。例如,在考虑是否上大学时,机会成本就是上学所需要的学费、书费、住宿费、交通费、生活费等全部金钱支出及因上学而无法提前就业所带来的工资损失。在购买菠菜的例子中,为了买到性价比高的菠菜,就必须花费更多时间在不同摊贩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这些时间上的成本就可以视为买到性价比高的菠菜的机会成本。决策者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机会成本,而且这种机会成本对于不同个体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上大学对多数人而言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对正处于黄金期的运动员或演员来说,继续从事原有职业的综合收益显然要更大。机会成本的概念说明任何稀缺资源的使用,不论在实际中是否为之而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因此这一概念拓宽和深化了对经济资源成本的理解,促使人们更加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资源。
(二)边际量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微观经济运行中,作为理性人的经济主体往往需要考虑边际量来做出最优决策,如某航空公司运送一名客人的平均成本是 500元,在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空位,这种情况下以 100元的价格多拉 1名客人,对航空公司仍然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 500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在飞机上消耗的午餐而已,只要乘客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又如卖家把即将变质的菠菜以低于进价的价格销售出去,也总是好过菠菜烂掉造成损失,因此是符合自身利益的合理行为。正如以上例子所说明的,经济主体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是用来比较不同经济体(国家、地区或个体)在某一具体产品上的综合资源投入(自然资源、劳动力、时间等)差异的指标。当某个经济体生产一项产品所需要的综合资源比另一个经济体少时,在这件产品上这个经济体相对另一个经济体就具有绝对优势。例如,中国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较低,美国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较高,在纺织产品生产上中国相对美国具有绝对优势;某熟练工人生产一把椅子需要 1小时,新手需要 3小时,在椅子生产上熟练工人相对新手具有绝对优势。
(四)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用来衡量不同经济体(国家、地区或个体)在某一产品上的机会成本投入差异的指标。当某个经济体生产一项产品所需要的机会成本比另一个经济体要少时,在这件产品上这个经济体相对另一个经济体就具有比较优势。例如,假设由于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的差异,中国生产 1台计算机的资源可以生产 100件衬衣,即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 1/ 100台计算机,而美国生产 1台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是 10件衬衣,即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是 1/ 10台计算机,那么就可以说,中国在衬衣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计算机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45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