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一加缪的成名作,买来已半月有余,一直被束之高阁,或许是因为作者的巨大光环使得这部作品天然拥有了一副“生人勿近”的气势,每每目光所致时,总有各种理由移开,直到下定决心去看了,居然就一气读完了,才发现这是一部怎样令人震撼的作品。
其实故事的内核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名叫莫索尔的年轻人,因杀人被审判,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他的罪行本无需付出生命,但因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流泪,最终被判处了死刑。
这是一部充满了哲学意味的作品。尽管作者否认自己是个存在主义的作家,但是其作品仍存在浓厚的存在主义色彩。通过主角莫索尔,加缪站在文字背后,坚决地表达着自己的孤独、倔强,对荒谬的社会的漠然和对人性自由的尊重。
从书名“局外人”这三个字便可以看出,他们不愿意被社会的规则束缚,从群体之中跳脱出来,站在上帝视角,冷静地审察自己身上的人性、懦弱和欲望。
所有人都觉得,母亲去世了,怎么可以不流泪呢?但是莫索尔以先知的观念认为,人总是会死亡的,意识到这一点,对于一定会发生的事情,人的悲伤是没有必要的,尽管母亲的逝世并不是他所愿见的;所有人都认为,在法庭上被指控,怎么可以不用尽办法为自己争辩呢?何况谎称自己拥有伤痛的情绪就能让自己免于一死,但是莫索尔——莫若是作者加缪——认为,“人这一辈子,永远都不应做戏,更不应造假”、“在我看来,说什么都是不值当的,所以我不开口”。
这是何其荒谬的一件事,因为理性,所以戒断情绪,而情绪的戒断便被认为是人性的失去;因为坚持真实,不愿说谎,而仅仅因为这一简单的原则,便要失去生命;因为高傲,所以沉默,而沉默便视作罪名的落实。
而放眼望去,这样的事情即便在现在,不也是常见的吗?面对某一个热点事件,一定要所有人都去莫名其妙地围观、凑热闹、发表看法,无论事件中心的人是跟自己一辈子都不会有任何关系的娱乐事件,还是远在大洋彼岸的政客丑闻,似乎不随波逐流的慨叹感怀一番,不大肆宣泄一下情绪就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人;在生活与工作之中,若不违背自己的本心说两句阿谀奉承的话,不为自己粉饰一番太平,就叫做情商低下,不会做人;要是面对中伤与背叛,必要睚眦必报,拿出鱼死网破的决心拼他个你死我活,这才符合当代的时代精神,才叫爽快。要是沉默不语,旁人定要说你理亏、懦弱,而断不会以有涵养的眼光判断之。
果然,伟大的作品总是能够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桎梏,最终让人达到精神上的共鸣。
那么,在哪里找到作者藏起来的人性光辉呢?在他对身边人的关怀中。
面对着养老院孤独的看门人,在他不愿承认自己的衰老、无用时,莫索尔保留着可贵的悲悯,付之以耐心地倾听;面对孱弱、寂寞,余生与老狗为伴的老邻居沙拉马诺,在他的老狗走失时,莫索尔付出过关照,在他看来,“这位老人和他的狗,一样病着,他们得的是无法治愈的衰老”; 面对被所有人排挤、嘲笑的皮条客雷蒙,莫索尔却愿意跟他做朋友,并能够在他被情人骗取财产、不忠对待的时候施以援手,并最终因雷蒙而卷入争斗,最后身陷囹圄。
在当今的世界,善良往往披着各种各样的外衣,不信你看,那些看上去大声疾呼的,那些四处曝光蹭流量的,那些以善良知名行牟利之实的,哪一个不是在阴暗的角落,一边收割人们的善意,一边窃窃自喜。
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善良,看看他如何对待自己的身边人就行了。毋庸讳言,在我看来,莫索尔是善良的。
对于莫索尔而言,这些人,其实本质上和自己一样,是被社会同行规则排外的人,是被世界操纵的人,而这些人,被称为“局外人”,无论其他人最后以怎样的准则在世间生存,莫索尔自己,以生命为代价,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追求,哪怕最终被送上刑场,他也不迎合任何人,不迎合任何人为制造出来的社会规则。
这是何其的勇气!而仅仅因为这一份坚持,却需要用生命作为代价,这是何等的荒谬。
《局外人》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寓言,也是一个预言,如果人们不断伪装、迎合、迁就,制定出一个虚伪的道德框架,那么,在这个世界能存活的,将仅剩谎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4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