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挑战赛
中秋节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中秋”一词,最早源于《周礼》,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古代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许多咏月的诗词名篇,以寄托情怀。今天精心整理推荐几首古诗词与中秋的故事以飨读者。
首先来聊聊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是《月下独酌》四首中的第一首,约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当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彼时唐朝已开始败落,李林甫及其同党排除异己,把持朝政。李白性格孤傲,又“非廊庙器”,自然遭到排挤,身为封建士大夫,政治理想又不能实现,心情孤寂苦闷。中秋佳节本来是团圆欢聚的时刻,但是也只能用饮酒、赏月打发时光以排遣压抑心绪。
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不与屑小之辈同流合污,其高尚情怀一直为后人所传诵。
同样表达了和李白有着孤寂苦闷心情的还有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此诗为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所作,被贬的表面原因是他越职奏事,率先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了当朝权贵,故借此机会打击报复。作者在贬所睹月思乡、思人,写下了这首诗,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以一系列对比抒发了昔之欢乐与今之愁苦,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的谪居生涯的愁闷心绪以及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感伤。白居易在江州任司马期间,生活上以读书、写作、游历为主,对江州(今九江)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作为一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心系民间疾苦,九江人民感谢他为当地所做出的贡献,自唐朝时期就在浔阳江畔建立了一座琵琶亭以纪念白居易,虽经历史沧桑,屡废屡兴,不变的是,白居易永远活在九江人民心中。
以上两首和中秋有关的古诗都出自唐朝,笔者再来分享北宋时期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有关中秋节的词。这首词不说大家也知道,没错,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何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中秋之夜,望月怀人,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在词中,他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全词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般的语言,给人以健康的美学享受,堪称吟咏中秋的上乘之作。
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其中不乏表现国家情怀的名篇佳作。徜徉于这些诗篇之中,感受着文人志士们对华夏民族的热爱,对黎民百姓的忧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而更加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生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9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