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诗词,相信大家都会背诵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其实古人写了很多中秋诗词,毕竟中秋团圆,乃是一年中的重要节日。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爱好者,记得关注我哦!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古代大诗人描写中秋节的3首古诗,情味悠悠,值得赏玩。
第1首,《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中秋节讲究的就是团团圆圆,但是在白居易笔下,中秋节却似乎并没有那么快乐。白居易标新立异,有意凸显中秋节的“愁绪”来与传统的“赏心乐事”进行对比。
第1句“不可思”,直接将态度表明,而第2句“愁”与“恨”触目惊心。那么在中秋的大好日子里,白居易在愁什么呢?
原来白居易所烦恼的并非自家事情,而是远在塞外的士兵。他叹息这些士兵为国驻守边塞,无法与家人团圆,他叹息这些士兵的妻子儿女无法与丈夫父亲团聚。
每次到过年的时候,我们总喜欢去采访军人,为军人带去祝福。其实我们过年时候的做法与白居易中秋时候的感触,是息息相关,彼此互参的。
第5和第6句则将愁绪更进一步,失宠的女人和陷落番邦的老将,在中秋夜时候的愁绪远比普通思妇和普通士兵来得更加剧烈。辛弃疾有名句曰:“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可以参看。
最后两句,则是白居易的感慨,直抒胸臆,说天上的玉兔银蟾根本不懂人间的悲欢。言下之意,白居易希望人人都能够获得团聚,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在其他人欢乐的时候,白居易仍能想起不开心的人,这正是诗人的情怀。
事实上,现实并不像愿望那样美好。可正因为这样,中秋节才有意义。倘若人人都能够得到圆满与团聚,又何必拘泥于八月十五这一天呢?
第2首,《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大诗人是苏东坡。那一年中秋,苏东坡和弟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所以这首诗主要的感情基调是开心。
我们看第1句“收尽”两个字,颇有“苦尽甘来”之意,乃是因为兄弟分别太久,恰如云雾遮天,不放月光出来,而此夜兄弟重逢,无限欢喜皆从心中涌出,正可以看出“溢”字之妙。
第2句,玉盘之说,乃是古人成语,李白所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而一个“转”字,具有鲜明的流动感,乃是说欢快的好时光容易消逝,这种感慨只有快乐的人才拥有。盖因愁苦者,皆是度日如年。
然而,正因为很快乐,才会有患得患失之感,此种情绪乃是人人皆有,而诗家独能形成于美妙文字:“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今年的中秋夜尚未过去,东坡已经在担忧明年中秋了:“同样的圆月亮,同样的天空,我们兄弟不知道还能不能相会呢?”
旷达如东坡,早知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早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毕竟还是不能太上忘情。巧的是,这几句诗恰恰都是东坡写给苏辙的,可见兄弟情深了。
第3首,《中秋夕沛河汎舟·其二》:万里人初半,三秋月正中。天清凉似水,江阔静还风。 玉借蓬莱馆,珠悬碣石宫。时闻沛儿唱,犹数汉皇功。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王世贞乃是明代大诗人,“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沛河,自然是为了纪念“沛公”也就是后高祖刘邦。
王世贞在中秋节的晚上,乘船赏月,乃是沿袭古人传统。苏东坡两篇赤壁赋,全都选在十五月圆之夜出游,乃是“旅游达人”,王世贞一代文豪,自然也不甘落后。
首句是说思乡之情,“万里”表示离家乡之远。八月十五的月亮尤其圆,所谓“三秋月正中”。第3和第4两句写景,简练而贴切,用词很到位,令人眼前一亮。
第5和第6两句用“蓬莱馆”和“碣石宫”,是因为王世贞所见都是河中景色,而这两个词都与水有关,这是文学上的修辞。
最后两句表明“沛河”的风土人情:“到现在还时不时听着小朋友唱着歌颂汉高祖刘邦的歌曲呢。”这是王世贞作为旁观者的表达。在这种美丽景色的氛围里,他略微消除了乡愁与秋思,而选择享受中秋节的美好时刻。
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9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