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部分国家与我国双边经济贸易额(数据综合媒体报道)
从总体来看,无论从语言使用规模还是对我国国际交流的重要性而言,很多“小语种”其实都不小。小语种之“小”,其实仅仅是与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和通用程度相较而言,但与英语相比却“小”出了自己的优势。
小语种不嫌小
与小语种相比,英语之“大”体现在很多层面。其一是英、美两国在近代历史进程中显著的全球性经济、政治地位。尽管英语的母语人口规模并非是最大的,但它却是一门通用性最强的世界性语言,以至于母语非英语的不同国家人民常常借助英语进行交流。英语这种重要的通用性,也让英语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人才培养规模远超其他语种。英语也是我国中小学开设最广泛的外语课程,再加上自上世纪以来就经久不衰的英语学习热,让人们很容易认同英语的重要性。
然而,在专业与就业领域,人才的需求规模与不可替代性往往是一个矛盾体。社会需求量越大的专业,其人才岗位却往往越容易被非本专业人才所替代。英语就是这一矛盾的显著代表。由于各专业学生英语水平日益提高,英语专业人才独有的优势正在被稀释,甚至在某些省份,英语专业毕业生已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成为就业率低的“红牌”专业。
北京语言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何宁介绍,就人才需求总量和稳定性而言,目前英语的地位确实是其他小语种专业难以撼动的,但小语种专业人才同样因为物以稀为贵,比英语专业人才拥有更强的不可替代性。英语水平高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多,但熟练掌握某一小语种的非语言类专业人才仍然凤毛麟角,这就使得用人单位在小语种人才之外很难找到其他专业的替代性人才。虽然英语有着很强的通用性,但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与深入的今天,在很多场合使用非英语国家母语的便利性、准确度、正式性与亲切感都是英语无法取代的。
不可否认,一个小语种的应用广泛程度与其使用人口、地域规模、母语国的经济和文化地位,及该国与中国关系的紧密程度有很大关联。不同的小语种之间,其实也存在大小之分。与日语、法语、德语等专业招生规模较大,考生熟悉程度较高的语种相比,库尔德语、汤加语、科摩罗语、拉脱维亚语等语种无论在应用领域的广泛性、考生认知程度还是人才培养数量等方面,都与前者有较大差距,可谓小语种当中的“小小语种”。可能在十多年前,这类“小小语种”的应用领域还仅局限在外交、文化与研究等领域,但是随着“一带一路”构想在世界范围内的展开和实践,“小小语种”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充已是迫在眉睫。
日前,北京语言大学代表团出访海外多所大学及孔子学院,洽谈、推动“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合作。
从2017年新增备案的小语种专业来看,绝大多数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新增白俄罗斯语、毛利语、汤加语等11个非通用语言,其中很多都是考生平时很少听说的。北外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通晓语言、了解多国文化的人才,但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中非通用语人才较匮乏。为此,北外正加大力度培养高端外语人才,深入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按规划,到2020年,北外开设的外国语课程将突破100种,覆盖所有与我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是开设重点。
多年以前,我国对外经济交流偏重于“招商引资”,因而某一语种的地位很大程度上由其使用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一些规模巨大的中日、中德、中韩、中法合资企业,以及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确实让特定小语种人才拥有更旺盛的人才需求。但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大型国企、民企甚至小微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大大加快,从而在更多国家和地区创造更充足的市场空间与就业机会,这便打破了由地区经济不平衡导致的语言壁垒,从而让“小小语种”人才比以往拥有更多用武之地。
小语种大作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秦琦介绍,与众多其他专业不同,外语类专业并非面向特定行业培养人才。随着我国与各国交流层面的加深与交流范围的扩展,可以说只要涉及对外交流的行业,都对小语种人才存在硬性需求。北二外近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目前来看,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远未饱和。“一带一路”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除国家机关(外交部、安全局、海关)外,还很容易进入新闻媒体、外贸单位、金融机构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一展身手。
“一带一路”给小语种人才培养带来的变化,不仅表现在语种数量、人才培养规模与招生频次的增加,更表现在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深耕与细化。复语化、复合化培养方案的兴起便是如今小语种人才培养的显著特征之一。仅以北语为例,日英复语、英西复语、土英复语、汉英法翻译这类专业模式,以及经济德语、外贸西语、商务法语等课程设置,再加上双学位获取、出国访学机会的增多,将让新一代小语种人才在面对就业机会时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竞争力。
根据《2017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法语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位列各专业排名第六位,朝鲜语、日语也进入前50名。前文提到小语种专业人才需求规模不如英语稳定,而这种不稳定性往往带来的是机遇而非困难。在特定时间段内,某一语种的需求量和薪资水平很可能大幅提升,以往就有部分小语种专业平均收入超过软件工程这一公认“吸金专业”的案例。近年来,随着我国和拉美国家经贸往来的加深,西班牙语人才异军突起,部分名校西班牙语本科毕业生入职起薪每月轻松过万。
目前,我国有能力大规模开设小语种专业的院校并不多,主要为专业语言类高校和综合性大学。对于北京考生而言,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招生的小语种专业较多,还有一些高校每年都会有一到两个小语种专业在京招生。从图2的招生专业总体数量来看,2017年有百余所院校的日语专业在京招生,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招生专业数量也相对较多。
2017年部分小语种在京招生专业数量大致分布情况(由于一些院校按大类招生,此图不代表准确招生专业数量)
小语种近年一直在本科提前批和普通批中占有一定比重。随着小语种专业越来越受考生追捧,无论在哪个批次,小语种专业的录取竞争都较激烈,分数要求相对较高。考生报考时不要以为小语种“冷门”而轻视其竞争程度。除此之外,多位高校专家指出,很多考生在报考小语种专业前经常考虑各语种难度差别的问题。对于高等教育专业化的培养来说,不同语种之间仅仅是难点有所差别,想学好任何一门语言其实都不容易。比如很多人说英语简单易学,德语最难学,但从专业视角来看,德语虽然性数格等语法远比英语复杂,但在深度学习时却因为拼读规律比英语更容易突破单词量瓶颈。因而考生选择小语种时无需过多考虑语种难度差异,要对语言专业学习的长期性有心理准备,结合自身兴趣、个人发展规划与成绩定位,妥善选择心仪的专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9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