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戏曲以其“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艺术魅力反映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大众。戏曲的教育教化功能如风行草偃,对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具有特殊效能。我们要按照“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的要求,大力挖掘戏曲艺术中的廉洁元素,不断探索创新廉洁文化建设新路径,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戏曲艺术在助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具有独特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中华民族素有“文以载道”“乐以成德”“以文化人”的经验总结和优良传统,寓教于乐是戏曲之所长。戏曲既是大众娱乐的手段,也是普适通俗的教科书,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等多门艺术于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戏曲产生之初的主要功能是娱乐,所谓“酒以合欢,歌演以佐酒”。随着戏曲发展,它从勾栏走到了厅堂,讽谏教化的功能不断强化,并逐渐成为戏曲的自觉追求和戏曲美育功能最突出的一个方面。与耳提面命、谆谆告诫相比,戏曲更生动亲和、更易于被群众接受喜爱。
挖掘戏曲艺术中的廉洁文化元素,要善于传承经典。戏曲传统经典剧目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资源。历史上的清官廉吏,群众喜闻乐见,一直流传至今。包青天、海瑞、于成龙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历来是戏曲剧目中的重要创作题材。如豫剧经典剧目《七品芝麻官》中,“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唱腔,通过小故事阐述大道理,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对领导干部站稳人民立场、务实担当作为的期盼。京剧《海瑞罢官》中的海瑞,秉公判案,为民请命,刚直不阿。秦腔《关西夫子》中的“四知先生”杨震,为官正直、为民谋福、公正清廉、不忘清白本色。通过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综合呈现舞台形象,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个性,褒贬世风、惩恶扬善,给观众以身心享受的同时启人心智,使受众于潜移默化中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区别美丑。
挖掘戏曲艺术中的廉洁文化元素,还要因应时代、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积累了丰富素材。当代戏曲艺术应遵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寻找素材,寓廉于戏、以戏化人,唱响廉洁教育主旋律,凝聚正风肃纪反腐正能量。新时代的戏曲创作要在传承发展的基础上,善于从党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提炼精华,深入挖掘其中的廉洁因子,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持续焕发生机活力。比如,豫剧《焦裕禄》根据焦裕禄生前事迹创作,展现了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塑造出一个平实、真实、可亲、可敬的县委书记形象。《全家福》以一个家庭两代人的艰辛奋斗为背景,表现了贪污腐败行为对党和国家、对社会和人民造成的深重伤害,以及当事者个人、家庭、亲人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要充分用好有关廉洁题材的戏曲经典剧目,通过挖掘整理改编,使传统经典剧目的廉洁元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风采。
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是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举措。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独特的平台和载体。要积极挖掘戏曲艺术中的廉洁文化元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反映时代要求和心声,助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北京市委党校第22期研修班学员、中国戏曲学院纪委书记 蒋澄瑛,本文刊登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7月28日理论周刊第8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9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