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002)】
今年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0 周年。
1842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开启了中国百余年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的《南京条约》稿本(在古代,已经写定尚未刊印的书稿、文件等称为稿本)。
林则徐禁烟,沉重打击了英国鸦片商人的利益。1840年4月,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英国军舰开过来后,双方在广州地区多次交手,清军节节失利。1841年8月,英军又从广州沿海出发北上,于1842年8月5日抵达南京。
道光皇帝闻讯大惊,急派清政府内部一贯主张议和的三个投降派,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乍浦副都统伊里布前去议和谈判。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耆英、牛鉴和伊里布作为清政府的代表,在南京(时称江宁)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
英国强占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五口通商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并没有惊醒天朝梦
今天我们一提起《南京条约》就痛心疾首,但对于当时的满清官员来说,《南京条约》其实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冲击。
事实上,满清三大臣和英国人谈判时,他们并没有出面谈判,而是派几个低级官员前去谈判。这几个人敢说敢争,特别认真负责。尤其张喜(伊里布府上当差,临时授五品顶戴),对英方提出的条款逐条逐项与之讨价还价,斗智斗勇,还就巨额赔款一事拼死力争。英国人一开始提出的赔偿白银3000 万两,被他压成了 2100万两。
英国人发现,好事张喜据理力争,不利的事他又做不了主,就决定不再与这几个人进行这样费时费力的谈判,转而采取对他们的上司施压,扬言要炮轰南京城。
三大臣吓坏了,全盘接受英国人的条件。为了让皇帝接受条约,耆英还给道光帝写信,连哄带骗,让道光帝同意签约了。
条约签订后,文人士大夫此时最为痛心疾首的,反倒不是赔给英国人的钱和割走的那个岛屿,而是道光皇帝的名号竟然和“黄毛夷妇”(维多利亚女王)并排而写,认为这是奇耻大辱。
此时的清朝文化界,一片萧条。在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化禁锢政策下,文人墨客对朝野形势和如何治国这样的问题显然不感兴趣,也不能感兴趣,因此诞生了乾嘉学派这样只在故纸堆中考据、对现实世界漠不关心的学派。
士大夫争相做表面上的圣人,官员自然能做的了几篇道德文章和歌功颂德的"佳作",民生千万般却知之甚少。在官场浮沉甚久,守疆土安百姓是没学会,贪污倒是人人都有一手。
海防一片糜烂,提笼遛鸟的满蒙八旗兵和整日游手好闲的绿营兵扰民有余,守土不足。
帝国江河日下,因鸦片战争暴露出来的问题层出不穷,却只有那么几个不受重用的士大夫振臂疾呼,作用甚微。
人人都在粉饰太平。人人都想多过一天太平日子,多抽一口鸦片,多贪一两银子。这是《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帝国最真实的写照。
清政府也未打算认真执行《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的衙门,并未被颁行过,因而大多数中国人连条约的内容都不知道,甚至一些官员都不清楚。以致于出现了英国的官员前来履约,地方官却毫不认账的情况。
比如条约中规定,外国人从此以后可以到城市内居住。这一点倒不是有多大的侵略意味,而是在此之前,外国人被当作是蛮夷,而且他们又从事"商事",是四民之末,自然深受鄙视。
条约签订后,广州城的地方官仍然就是不想让外国人进城居住,甚至百姓都掀起了所谓的"反入城斗争"。
不让英国人进城深深的打击了英国人的自尊心,大清帝国明显没有把英国人当作完整的人看,这点也成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之一。
下令禁烟的道光皇帝,在北京城里吸食着鸦片。他也认为《南京条约》只是"暂事羁縻",简单来说就是糊弄,随时不作数也是非常理所当然的。英国人找到了当时签署条约的两广总督耄英,耄英老练地打起太极,说再等两年。但两年后他就被调往京城,给下任留下了一堆烂摊子。
下一任两广总督徐广缙仍然拒绝英国人进城,还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赞扬。后来被英国人逮到印度饿死的两广总督叶名琛说“当日准五口传教,原不过一时权宜之计”。
权宜之计这样的话,在许多高级官员的嘴中说过,显然是清帝国士大夫的“共识”。
洋人是坏人,所以糊弄一时没什么过错,反而是爱国的表现。知耻而后勇这句老祖宗传下来的话被人们丢到了九霄云外,剩下的作为只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丑态毕露。
香港岛上的3000名居民看来就是大清帝国的弃子,当时的大多数人并不在乎。但当人们普遍认识到这是一件奇耻大辱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
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满清的愚昧无知给后世的人们带来无尽的苦难,一代一代年轻人在巨大的屈辱和痛苦中前进,迷茫、彷徨,这些对民族未来的焦虑感对当时的年轻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有识之士从这之后开始纷纷思索“什么才能救中国”。
在付出了几千万人的死亡,和数亿人、数代人的苦难之后,100多年后的我们才终于站了起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9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