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几堂劳动课,就是真正的劳动教育吗?
新闻回顾
近日,教育部对外公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方案显示,今后,普通高中应在原来科目基础上开设劳动课程,共6个学分,为必修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6月4日 中国青年网)
高中生学业负担重,很少进行课外劳动是不争的事实,教育部注意到这一现象,提出将劳动课纳入必修课程,显示出教育部改良这一现象的决心。近年来教育改革不再只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开始关注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的确是一个好现象。但是简单地直接将劳动课纳入必修课程,会不会给学生带来新的负担呢?
必修课是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增加一门必修课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高中生在高考的重负下已经是压力重重,在高考没有配套改革的情况下,增加必修课只会给学校和学生增加负担。劳动成为一门必修课,就会有成绩,劳动课难以考核,劳动的证明材料便成了计算成绩的重要凭证。为了获得足够的志愿时长,学生们肯定要花精力拍照打卡留存痕迹,拿到证明材料,将关注重点由劳动变成了如何拿到劳动证明,所谓的劳动、实践便流于形式。
劳动课计算志愿时长的方式,有可能带来新的不公平。一般能够拿到志愿时长证明的多在养老院、福利院等社会公共场所,家住城市的学生会相对方便一些。而对于一些农村孩子来说,在家里经常干农活,劳动时长远超规定时间,却很难有证明材料。两者本身的差异便造成了不公平。而且,有些孩子可能天生体质较弱,或身体存在某些缺陷,在体育方面本来就弱于其他学生。在不考虑学生自身条件差异的情况下,一刀切地制定政策,便会造成教育不公平。
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我们应思考怎样才是好的劳动教育。上几堂劳动课,就是真正的劳动教育吗?劳动教育本就和语数外等学科的性质不同,它更强调实践性,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去做,而不是靠上几节课就能完成。此外,学校适当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让学生们有时间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也是劳动教育。
将劳动课纳入高中必修课,初衷虽好,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中生缺乏劳动锻炼的现状。是否将劳动课变成学生的必修课,我们既要顾及高中生群体的特殊性,也要考虑到劳动教育区别于文化教育的特殊性。让学生们在真正的劳动参与中获得劳动满足感,将劳动意识的培养深入到日常生活中。而不是演变成形式主义,变成学生的负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9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