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在我,毁誉由人,盖棺定论,无藉于子孙之乞言耳。
盖棺定论指的是一个人死后,人们便会对他的是非功过做出结论,但有些人可能始终无法盖棺定论的。比如说秦始皇,从一个人的角度来说,他无疑已经是名垂青史。但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说呢?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其实历代以来对他的功过评价都不一致,甚至可以说是最有争议的皇帝,就连其长相都有不少学者为此争执不断。但纵观历史评价,可以发现一件事,时间越久对秦始皇的评价也就越高,这是为什么?
先来看看历代的评价,汉年间,评价大多负面。比如说西汉名士贾谊曾这样说: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这话可谓说得比较难听了,不仁不义、暴虐,估计当时也没有比这更差的名声了吧。汉魏之际的王朗更是直呼无德之君,不过到唐中晚期,评价开始出现转折。在一众认为秦始皇是暴君的唐人中,柳宗元给予了一个相对高的评价: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明朝学者评价更高,后人常常将千古一帝冠在不同皇帝身上。
但其实这个词,最开始就是用来评价秦始皇的,出自李贽。这个人有些不同,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他是一个以奇谈怪论闻名的狂人和奇士。原因没别的,李贽在一个封建王朝抨击了孔孟传统儒学、程朱理学,一度直言言行举动都学孔子,那就是一种丑态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数千年后,给予了秦始皇千古一帝、千古英雄的评价。
紧接着后来的章太炎、吕思勉、翦伯赞、鲁迅、梁启超等学者,都给予了秦始皇高度评价。其实原因鲁迅先生已经点出来了,先生曾说,秦始皇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接着又指出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这里给出了两点,第一秦存在时间太短,后世为了讨好现任皇帝便对前任多加诋毁。
第二是烧书,秦始皇烧书这件事可谓是中外闻名,可大多人都有误会。实用的书籍秦始皇压根没烧,坑的也是欺骗他的方士,骗他能长生,结果办不到还要反过来骂人,谁不生气?然而秦始皇重法、弃用儒家,最终导致后世儒者对其厌恶,不巧的是后世沿用了儒家数千年。到了明朝,儒家的地位才逐渐没那么稳当,评价自然而然开始揭开真相。
就好比说,儒生们给他套上过一层丑恶的面纱,人们接受的只有套过面纱的思想。便会理所应当的认为,秦始皇就是无德之君,可当有一天,人们接触到了新思想呢?新思想启发他们自主认知,人们开始尝试着揭开这层面纱,是好是坏自然也不会再由儒生们说了算。当然,这也是秦始皇确实有伟业,否则不会就连向来持批判态度的鲁迅先生都给出这样的评价。
统一六国、征百越、击匈奴、开北疆、拓西南、修长城、确立后世沿用两千年的制度、统一思想文化、修直道等等,这些事随便拿两件放一个皇帝身上都是了不起的。所以也不怪乎秦始皇的评价随着时间越来越好,毕竟祖龙魂死秦犹在,其功绩是永远无法抹去的。骂了两千年,也该还一个公正的评价了。
参考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封建论》、《秦政记》、《后汉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8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