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乙卷语文试题延续以往高考“稳中有变”的传统,但明显地表现出新旧课标高考过渡衔接的特点,其主要表现是阅读文字量较以往有一定程度地提升,客观选择题分值进一步缩减,虽然试卷模块仍旧为“‘五大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的模式,试卷总体难度与去年持平,但是由于部分题型的更改,一部分学生的准备明显不足,很多考生考后反映答题时间很紧或干脆放弃了作文前面的三道小题,所以从总体上看,预估今年试卷的总体得分应较去年稍低。应该说,这样的变化出现在带有选拔性质的高考试卷当中不算鲜见,但是对应变能力、心理能力稍差的同学而言显然不利,很容易让这些学生一上来就乱了方寸。
论述类文本阅读文章摘编自杨义的《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一文,这是一篇探讨叙事视角的文章。从出题者的意图来看,出题人应该是想通过阅读文本来让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方文学作品叙述视角的差异,进而了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流动视角”与“复眼映视”视角的差别。文章本身内容并不难以理解,题型也是近几年高考中常见的“两对一不对”(即两道题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一道题是选不正确的一项)的模式,常见错误类型也是比较典型的强加因果、于文无据等错误,考生只要细读文本,错误不难找出。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三道选择题的选项与原文对比阅读之间,有相当的内容是要从原文中“推论”出来的,较以往高考“推论”的数量更多,说明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否则很容易陷入选择困境。
实用类文本阅读仍然考查的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但与以往常考查的新闻类材料不同,本次文本选材为三本与物理学有关的著作。因为文本套上了“物理”的外衣,尤其是第四题的图文解说式的选择题,乍看上去确实会让学生产生“一头雾水”的感觉,因此被学生戏称为“雪花加上开普勒,能让你哭绝不让你乐”,但是只要学生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两道选择题的错误还是比较明显的,而第六题谈“研究雪花的意义和启示”则是告诉学生“勤学善思、学以致用”的重要性,继续考查文本筛选、提炼、概括、推演的能力,难度稍高。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自萧红的《“九一八”致弟弟书》,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一般说来,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散文难于小说,而散文中萧红的文章又一向比较难懂,感觉又是在给考生“挖坑”。好在出题者在题目与结尾处都给出了大时代背景,再从作者的弟弟这个写信对象的年龄、身份、性格特点去考虑,结合一下文本,聪明的学生写出四平八稳的答案不算难事。
文言文阅读是历来是学生最为头疼的,尤其是今年感觉更是如此。不仅文本一改以往的人物传记阅读,而选择了带有议论评价性质的《说苑》,虽说总体上仍是叙事为主,但是由于文体陌生感强烈,加之学生惯常的文学常识题型突然“隐退”,换成了文言实词考查,难免会让许多孩子在“心惊胆战”的同时感觉“雪上加霜”。可以说这是近些年高考文言文变化最大的一次,说明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基本知识点“重出江湖”,将来单独设题的可能性大增,近两年参加高考的考生需要特别予以关注。
诗歌鉴赏选的是王勃的诗作《白下驿饯唐少府》,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客观题错误在于诗句解析,难度不大;主观题是这几年常见的“比较模式”,即选择一首课内诗篇与选文比较,既变相考查学生的背诵,又落实查验学生的手法常识,一石两鸟,一举两得,想来应该会成为近几年高考的流行题型。
实事求是地说,出题者应该也是感到了题型一变再变容易影响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所以“仁慈”地将名句名篇默写难度调低了很多,三篇涉及篇目《琵琶行》《锦瑟》《己亥杂诗》无论是诗句考查还是字体书写对中上学生几乎都起不到什么有效干扰作用,如果还有学生再在这道题上失分,那就真的该打屁股了。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历来是高考的“实验田”,年年都会在此做一点文章,但是可能都没有想到今年变动如此“剧烈”。与以往题型相比,17——21题虽说依然考查成语、句子衔接、病句以及文字表述等,但是让学生始料不及的是三道选择题完全消失,而全部变成了主观题——根据句意填写成语、辨析人称表达效果和修改病句(还有两道题延续以往题型,在此不赘述)。可以这样说,20分的分值虽然没有变化,但是主观题与客观题相比,主观题难度增加、学生思考时间延长,尤其是填写成语与修改病句,虽说是“旧时相识”(十几年前的高考曾经考过),但是这个对于心情原本就紧张的考生而言实在算不上是一个好消息。加之这几道题的出现位置就在作文之前,许多学生在慌张之后往往会失去思路,最后只能“伤心伤神”之余,“丢车保帅”,先写作文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出题者难免有“不厚道”之嫌。
作文评论已发,不再赘述。
总而言之,2022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基础与能力并重,应该说还是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的。但是伴随着阅读量的提升、题型变化的加剧、许多原本“旧时相识”的题型难度也会不降反增,让考生“考过也,正伤心”,因此预估教育“内卷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双减”落到实处的可能性也许要打一个问号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8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