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政治性和文学性及其他
颂明
有网友问我:
请问师友,政治性很强的作品的标准是什么?文学性强的作品的标准又是什么?纯文学不是文学的主流,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哪“其中”的,又是哪“一部分”的?请赐教!
与这个问题同时,还有一些网友言辞犀利地抨击我的“纯文学”说法。请容我在此一并作答。
上述问题要讲清楚并不容易,牵涉到哲学、文学乃至心理学的诸多知识。我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分小节说明,这样比较容易懂。假如你不想看全部,也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那一小节看。如果没有看懂尽可以再拍我。我是真诚的。你不懂不怪你,只怪我没说清楚。
一、 利益纠纷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动力
抓住了物质运动的规律,你就抓住了认识自然的钥匙。
抓住了利益分析,你就抓住了认识人类现象的钥匙。
利益纷争是人类一切现象的原动力。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益的圆点是个人利益,然后有家庭利益,宗族利益、组织利益、地区利益、民族利益,最后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假如有外星人入侵,那么人类的共同利益就会摆到了最前面。
这就是说,利益是有半径的。人类社会的客观真理性是由利益半径的大小来决定的。利益的半径越大,真理性越强。一般来说,小半径利益与大半径利益冲突时,应当服从大半径利益;而大半径利益则是包含半径内所有小半径利益。我们通常把牺牲小半径利益维护大半径利益的行为叫作“大公无私”并把这种行为视为“英雄行为”,因为这种牺牲捍卫了大半径的整体利益。英雄的本质就是利他。
二、 政治的由来及其性质
任何半径的利益都需要通过一定方式来维护,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这种维护半径利益的道理和手段(形式)就是政治的雏形,而现在一般把国家利益作为一个整体,因此政治一般是指“治理国家的理论及行为”。
政治也有好坏之分。这个好坏之分的标准就是看政治所维护利益的半径大小。假如政治只维护一部分人的利益,那就是不好的政治。维护利益的半径越大,政治的性质越好。
三、 政治最大的难题
政治最大的难题就是维护社会最底层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使最底层的直接劳动者享受到同等的政治权利、合理的分配以及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这是最难最难的。因为人的私欲都具有排他性,而政治则要求每个人都具有利他性。于是政治与私欲就产生了矛盾。人的私欲一般表现就是“我有钱因此我就得拥有更多的权利。你没有钱你就得服从我”。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悖论现象:没钱时都想赚钱。赚到小钱就想赚大钱。而要赚大钱就难免对他人的权利和利益进行侵犯和剥夺。这就是人类一切纷争的根本原因。
为了维护所有人的权利和利益,社会必须用法律和道德来规范人的行为。但是,资本的力量总是试图左右法律和道德的天平向资本那边倾斜,法律必须不断调整来保证天平的公正性。这种矛盾冲突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四、 人性到底是什么
都说文学是人学,要写人性。
那人性到底是什么呢?
人性是相对于兽性而言的。人的生存(食)和发展(性)是人的行为的基本动力。这就是私欲的原点。食与性也是任何动物的一种本能属性。
而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的行为必须受到社会的约束。如果失去了社会约束,人就只有兽性而谈不上人性了。
社会必须制定法律和道德来维护所有人的基本权利以及合法权益。
个人内化道德和法律,自觉约束自己的私欲;我们把这种自觉称作“觉悟“。但私欲总是试图冲破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获取更多利益。这种自觉程度就会有大小之分。私欲一旦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就会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一旦突破了法律的底线,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于是私欲不得不收敛退缩。
人的私欲与道德、法律始终处于这种之字形的运动之中。这种运动的平衡点就是具体个人的人性。
概括地说:人性就是个人的私欲与社会约束之间矛盾冲突所达到的相对平衡状态。
因此,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
五、 文学、文学的政治性和文学性
1、 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一种用口语或文字作为媒介,通过以塑造形象反映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情感审美活动。其主流就是表现人在利益面前的众生相。
2、 文学的政治性。
由于人总是从属于某种利益集团。文学是人创作的。因此,一般来说文学作品都具有政治性或者叫作阶级性。只要社会存在着阶级的差别,利益的纷争就存在,也就是说政治的斗争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人的立场不同,对真善美的认识就有所不同。在政治斗争激化的状态下,主流文学总是为政治服务的。由于文学毕竟是一种审美活动,其核心的任务就是塑造形象,通过形象表达人对美丑的认识而实现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功能。
文学从属于政治的程度就是就是文学政治性的体现。
比如说,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国内就存在着反战文学和歌颂军国主义的两种对立文学。这两种文学就是不同立场的政治文学。在这两种立场对立的文学之外,还有一种纯美文学(耽美文学)和翻案文学,完全不涉及当时的政治。
3、 文学的文学性(也叫作艺术性)
由于文学的本质是塑造形象,通过塑造形象表达情感或者为政治服务。因此,形象的鲜活生动的程度以及形象感染人的程度,也就是文学能够引起人们共情的程度,就是文学性或者叫作艺术性的标准。
文学作品能够引起读者(观众、听众)共情的程度越高,文学的艺术性越强。
六、 有没有纯文学的作品
人除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外,还有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是共同的。比如说对于自然美的喜爱和向往,对神奇自然力的赞叹,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等等。因此,人除了利益的属性之外,还有很多超出利益的共同追求。比如说,无论你是什么立场,从属于何种利益,你都有追求精神愉悦的需求,都有对于自然的共同认识,都有对于自然美(人的容貌、形态也属于自然美)的喜好,对于优美旋律的喜好,对于爱情的追求等等。这些都属于人类所共同的审美情趣。通俗地说,人除了利益属性之外,更多的是“生活”。而在生活方面的审美情趣,全人类在绝大多数方面都是共同的。
凡是表现人类共同情趣方面的文学作品,就属于纯文学的作品。
凡是表现自然美、纯爱情、使所有人精神愉悦的文学作品就属于纯文学、纯艺术文学。
比如:二泉映月、山水画、歌咏自然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都属于纯文学作品。
文学是一个大概念。在文学之下,有政治性强的作品,也有歌颂自然美的作品。它们都是文学作品,却又是有着不同属性的文学作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
《黄河大合唱》就属于政治性很强的革命文艺作品。
《二泉映月》、《梁祝》就属于纯文艺的作品。
它们在塑造形象以及感染力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因此都属于艺术性很高的作品。
2022年8月5日星期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83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