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有一种说法大家应该都听过:
高考——穷人考不好,中产出状元,精英不高考。
这是事实。
有人做过2006—2017高考状元相关数据统计。
从地域来看:高考状元大部分来自城镇,只有小部分来在农村。

父母职业:教师、公务员、工程师的家庭出状元的更多。

文化程度:父母是专科、本科的更多。

学校类别:状元大多来自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学校。

从这些大数据统计上来看,高考状元大多来自好家庭、好学校、好城市。
满足“三好”条件,孩子的起跑线便遥遥领先。
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从开始,就在起跑线上跟他们差了很远的距离。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报道称,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3成落至1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北大清华学生来自于中产或者富人家庭。
一直以为,高考,是寒门实现鱼跃龙门的途径,却不想被大数据狠狠打了脸。
寒门难出贵子,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家长教育观念淡薄,对教育不重视
很多农村或者城镇贫困家庭,父母原本父母接受的教育有限,接触的社会圈层狭隘,思想观念落后,对孩子的教育没有长远的考虑。
再加上贫困家庭的父母,为了生活疲于奔命,也没有太多时间、精力以及金钱投入在孩子的学习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寒门子弟能出现贵子的机会当然会很小。
二、教育资源的短缺,接受不了好的教育
寒门家庭,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孩子都只能上普通的幼儿园、上普通的小学,和富裕家庭能接触的教育资源根本没法比。
而教育资源的短缺不仅让寒门子弟学习到的知识狭隘,更局限了他们的眼界。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见识更多、更高级的教学机构,这就是两者中最明显的区别。
但即便如此,寒门依然能出贵子。
2019年高考后,有一位少年不仅感动了清华,还感动了很多通过网络认识他的人。
他就是林万东。

林万东是来自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的大男孩,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为了赚学费,他还在工地上干活。
他的家境很贫寒。一家六口,父亲患有脑梗,还有腰伤,姐姐弟弟都在上学,他还有个85岁高龄的爷爷,母亲一人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为了帮助母亲分担,林万东刚走出考场,便和母亲一起来到工地打工。
是什么在指引、支撑这个寒门学子刻苦、努力、积极、拼搏?
是根植于他心中的不言放弃、学习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
没有伞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
一个“更”字,道出了多少起跑线靠后的孩子内心的挣扎。
寒门子弟,就是没有伞的孩子,在磅礴大雨中没人为他们遮风挡雨,但只要他们跑得足够快,总会遇见前方的彩虹和朗朗晴空。
愿明天进入考场的每位学子,不论成败,都有让自己自豪的未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7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