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汉民族一个传统节日——七夕节。由于节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活动内容又多以乞巧为主,所以七夕节也叫七姐节、少女节、女儿节、七巧节、乞巧节等。
七夕的来历起源于星宿崇拜衍化——对织女星的祭拜。织女星是天琴座最明亮的恒星,距地球约25光年,西方叫Vega,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叫它“织女星”,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亮度最大。在神话故事中,织女星是天帝的孙女,负有一定的天职,她和银河东岸周围另外六颗比较明亮的星星一起,组成天帝七个孙女——“七姐妹”。远古时期民间就把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这天,作为祭祀七姊妹的节日,即“七姐节”。后来慢慢演变为七巧节、女儿节等等,变成了一个纯女性(主角是少女)的节日。
说到织女,就不能不说到牵牛,这也是星宿崇拜后来衍化的结果。牵牛星是全天排名第十二的“天鹰座”白色明亮恒星,西方叫Altair,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觉得牵牛星及其伴星组成了一幅牵牛出栏的图案,所以把它叫做“牵牛星”。在星宿命名之初,“织女”与“牵牛”是各自存在的,并没有赋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就是说他们俩相互独立、谁也不管谁。
南宋 朱熹注《诗经集传》卷五 小雅?大东 收录于《四库全书荟要》
我能找到的我国古代最早关于“牵牛”、“织女”的文字记载是记录周朝劳动人民生活的《诗经》。上图是《诗经?小雅?大东》中有关于牵牛、织女两个星座的记载:“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跋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可以看出来,此时已经将织女、牵牛拟人化了,但这个时候还只是独立的简单拟人化,并没有赋予他俩之间有什么联系瓜葛,他们之间更没有什么爱情故事发生。
汉代 司马迁著《史记》卷二十七 天官书第五 收录于《四库全书荟要》
随着周朝之后封神故事之演变,这些星座被拟神化,都被赋予一定的天官职位。根据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第五中记载:牵牛为牺牲,织女是天帝的孙女。也就是说,起初在关于星宿的封神中,牵牛是一种祭祀用品,在祭祀时牵出牛栏,用来宰杀以祭祀天神,而织女是巫师,神名“收阴”。织女在主持祭祀仪式时,是要把天河对面牵出牛栏的牵牛星作为祭祀用品的……由此可见,在西汉之前的神话故事里,他们俩有了一层特殊的关系:一个是巫师、一个是牺牲,牺牲是巫师要使用的祭祀用品,因而此时期牵牛星和织女星在七月初七相会于天河可不是什么好事。要知道,按照远古的祭祀仪式,牺牲是要在祭祀时当场宰杀的。所以,这个时期的传说故事并没有发展到牵牛星与织女星因为爱情而相会于天河。
南朝梁 宗懔(lǐn)撰《荆楚岁时记》载于《四库全书》史部十一 地理类八(杂记之属)
那么,牵牛与织女是何时演变成为七夕爱情故事的主角的呢?根据南朝梁宗懔(lǐn)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 按:戴德《夏小正》云:“是月,织女东向,”盖言星也。《春秋运斗枢》云:“牵牛,神名略。”石氏《星经》:“牵牛,名天关。”《佐助期》云:“织女,神名收阴。”《史记?天官书》云是天帝外孙。傅玄《拟天问》云:“七月七曰牵牛织女会天河。”此则其事也。河鼓、黄姑,牵牛也,皆语之转。
晋代傅玄在《拟天问》中最早说出了“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想必此时期神话故事应该早就出炉,也就是说,从司马迁写《史记》之后,到晋代傅玄撰《拟天问》这段时间,牵牛与织女由女巫师与牺牲品的关系衍化成了一对有情人在七夕相会的关系。牵牛星名称也不吉利,后来干脆衍化成“牛郎星”。传说从此诞生,七夕爱情故事的主角变成了牛郎与织女。
牛郎织女爱情故事起源的传说是什么?故事可能发生在哪里呢?这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啦,有河南说、陕西说、河北说、湖北说、山东说、山西说等等,我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这些地方的起源传说故事都因为缺乏足够的佐证,至今无一定论,不过可以佐证这个民间故事所带来的广泛影响。归结起来,大家所称道的,还是这个传说故事中所蕴涵的精神实质——崇高与永恒的爱情!正如《红楼梦》中的对联所说:“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云债难酬。”
星空中两个最亮的星星,就是牛郎、织女星
经历史的演变与发展,七夕中“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爱情传说,被赋予了爱情的象征,七夕也就成为现代象征爱情的节日,变成了中国具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中国情人节”。
过七夕节,学古诗词。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秦观的词——《鹊桥仙?七夕》。
秦观,北宋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出生,北宋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9月17日去世,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人,进士,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仕途坎坷。秦观是苏东坡的弟子,系“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北宋婉约派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学者称其为淮海居士。
北宋 秦观撰《鹊桥仙 七夕》载于《淮海长短句》卷中 收录于《四库全书荟要》
秦观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少游,其才华很受苏东坡、王安石器重。秦观所写的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在秦观的诗词里,能发现独特的审美境界,他擅长使用精美凝练的辞藻,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传写凄迷朦胧的意境,营造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秦观的感伤词作形成中国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秦观的作品被收录在《淮海集》和《淮海长短句》中,其中《鹊桥仙?七夕》摘自《淮海长短句》
鹊桥仙?七夕
北宋 秦观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纤云:指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银汉:就是银河;暗度:悄悄渡过;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忍顾:怎忍回视。
秦观《鹊桥仙?七夕》这首词的字面不难读懂,作者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尾那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是高度凝练的千古名言佳句,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在七夕节里,听一听情种秦少游作词、赵季平作曲、歌唱家于文华颂唱的《鹊桥仙?七夕》,让带有悦耳动听的优美歌声给朋友们带去祝福!祝愿大家平安、快乐,更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程彦林 七夕节前于北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6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