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读中国史 第一卷 史记 世家篇内容涉及原著卷目:《楚世家》叶公笔墨虽少,却颇为感人以一己之力,救良君复国,于国大益可谓是小人物的大气节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大家应该耳熟能详。
这个成语其实是一个故事。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穿的衣服上的图案是龙,墙壁壁画的图案也是龙,连一些器物摆件都是龙。真正的龙听说有人这么喜欢它之后,就来看望他,结果叶公被真龙巨大的身躯和威严的形态吓坏了,躲起来不敢相见。于是真龙只能悻悻而去。
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自称爱好某种事物,但其实并不是真的爱好,内心甚至是相反的想法——惧怕,反感。比如说,一个人并不喜欢看书,一看书就犯困,但是却买很多书装饰在房间里,就可以说他“叶公好龙”。
历史上,叶公是确有其人的,他是楚国人。他曾经勤王护驾,在楚国历史上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故事发生在楚惠王时期。
楚惠王是楚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个君主。他在位五十七年,在位期间,灭陈、蔡、杞等周王室分封的最早一批诸侯国,楚地进一步向中原地区挺进。
然而,在楚惠王登基后的第九年。他却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险些被弑。
这场政变,是由他的堂兄熊胜引发的。
简单屡屡背景。
楚惠王和熊胜(白公),两个人的爷爷都是楚平王。
熊胜的父亲熊建先被立为太子,后来和楚平王反目(责任主要在楚平王)而被废,最终,楚惠王的父亲楚昭王继位。
和楚平王反目的熊建,带着儿子熊胜,流亡到郑国,郑国为了讨好楚平王而杀了熊建。熊胜侥幸逃跑到了吴国避难。
楚惠王二年,熊胜被楚国令尹(在楚国相当于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子西迎回国内,封为巢大夫,号白公。
白公对郑国杀他的父亲熊建念念不忘,想报仇。他多次向子西请兵,要求讨伐郑国,为父报仇,可是子西迟迟不发兵。
楚惠王八年,晋国攻伐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因为子西接受了郑国的贿赂,所以准备发兵救郑国。
白公急了。他就想,郑国和我有杀父之仇。你子西,不帮我讨伐郑国也就罢了,现在还要去帮郑国。这我怎么能忍呢?此时他的心中,只有愤怒,丝毫没有顾念子西曾经把流亡在吴国的他迎回楚国,封为大夫的恩情。
于是,白公带领石乞等死士,发动宫廷政变,在朝堂之上,刺杀了子西,还挟持了楚惠王,把他囚禁起来。
白公自立为楚王,也动了要弑杀楚惠王的念头。
幸亏楚惠王有一个忠心耿耿的随从屈固,冒死把他救了出来,隐藏在惠王母亲的宫中。
之后过了一个多月,身为楚国叶县长官的叶公,带兵来救援楚惠王。他与楚惠王合兵一处,最终剿灭了白公。楚惠王这才得以复位。
叶公出场的笔墨虽少,但是起到的作用却浓墨重彩。
他虽然官职不大,但是敢于以绵薄之力,为君王分忧。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他的勇气可嘉。
白公的所作所为,对子西,可以算得上恩将仇报;对于没有过错的楚惠王,以臣反君是大逆不道。因此他并不得人心,快速走向失败也是必然的。
【简评】
白公的做法,到底是为父报仇,还是觊觎王位,我们无法精准判断。或许都有。
身为人子,杀父之仇不该忘记,应该作为一种缅怀和教训,修身齐家以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身为公族,不该以私仇为执念。而是应心怀担当,辅佐君王治国平天下,这才是人臣之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5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