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周刊#导读:今日四月十一,2022年是涝是旱,四月十一天气能预兆,早看早知道。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今天已到农历四月十一日,四月十一又是四月份的一个特殊日子,民间有一句老话“有雨无雨,就看四月十一”,“夏季旱不旱,就看四月甲子边。”其意思是说,此年夏天雨水多不多,旱不旱”四月十一的天气有预示,那么有何说法?何为“甲子边”呢?
我们知道,古代,人们通常用干支纪日法来记录日子,即现在人们常说的60个干支(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相配对成的),他们以六十天为一循环周期,和我们现在农历30天一个周期一样来记录日子,具体“干支纪日法”是用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相对应的一个天干和地支相配对,以60天为一个循环周期,也就是人们说的“六十甲子”。
再者,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出,每一次循环周期的开始都是以“甲日”作为首日开头的,“甲子边”也就是以甲日开头的意思。所以,古人认为每个甲日的天气情况对随后60天的旱涝天气走势影响很大,而农历四月十一恰好是甲日,因而在民间千古流传下来了许多事关四月十一,预测随后天气的农谚俗语,除以上两句老话外,今天老农又精选了几条精彩俗语分享给大家。
夏雨甲子,撑船入市。
知道了支干纪日法后 ,现在我们很容易理解这句老话所表达的寓意了,其意思是说,如果夏天逢甲子日下雨的话,那随后两个月内天气雨水比较多,由于雨量大,街上的积水成河,人们不得不撑上船进市内,其实后一句“撑船入市”是用夸张的手法,寓意降雨之多的意思。
下面我们继续接着看四月十一这天下雨或晴天对随后天气旱涝走势有何影响。
四月十一雨淋淋,四十五天雨不歇。
这句老话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四月十一这天出现降雨天气的话,那预示随后的四十五天里雨水不断,下个不停,说明此年夏天雨水比较多,而夏天雨水充足的话,像我们北方时常比较干旱地区来说,非常有利于夏粮作物的健壮生长,因为夏天温度高,光照强,农作物的蒸腾作用大,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给才能正常健壮生长,所以夏天雨水多,最终会促使庄稼增产丰收,其中“四五天雨不歇”并不特指下四十五天,而其寓意是了整个夏天雨水充足的意思
由此可见,农历四月十一下雨是好现象 ,预示随后的夏天全雨水充足,此年庄稼会获得大丰收,是一个丰收之年。
四月十一日头笑,泥巴河底变成路。
这句老话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四月十一这天出现晴好天气的话,那预示随后会出现干旱少雨的天气,由于长时间干旱没有下雨,不但河水干涸了,就连泥巴河底因干旱而变成了人行走的路,说明此年夏天干旱严重。大家知道,如果夏天出现严重的旱情,也就是人们说的“卡脖子”旱,在过去因没有浇灌条件下,那夏粮作物减产欠收已成定局。其中“日头笑”是指天气晴好的意思。
由此可见,农历四月十一这天出现晴天是不好的现象 ,预示随后的夏天会出现严重的旱情,农民种植的庄稼会没有收成,此年是一个灾荒之年。
不过,现在看来,以上俗语的语意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凭某一天的天气变化情况而确定随后整个夏季是涝是旱,显然是不科学的,没有科学道理。所以,我们今天只作参考和了解罢了。
今年夏天是涝是旱?雨多不多呢?
前段时间国家气候中心专家提醒:在今年5~9月份期间,国内的气象形势依然较为严峻,今年我国汛期和夏季气候的特点将迎来旱、涝并重,而且受到极端天气偏多的影响,在个别地区将迎来阶段性的旱涝灾害,而且在2022年多雨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预测北方多雨的可能性大。
今年夏季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嫩江流域降水明显偏多。从具体的降雨趋势来看,今年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将迎来持续性的降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和嫩江流域的降水量都会比往年同期偏多,而且暴雨过程偏多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汛情。
再者,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5月10日至15日,我国南方将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 ,为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致灾风险高,局地日降雨量或将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其中,广东大部、广西南部和中东部、福建南部、江西南部等地将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累计雨量普遍有100~200毫米,广东中东部和南部200~400毫米,局地可达500毫米以上;粤港澳大湾区可达300~400毫米。上述地区最大小时降雨量为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60毫米,并伴有8~10级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综述:依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俗语可预测,2022年夏天可能会出现降雨频繁,雨水比较多的天气,也有可能有出现涝灾的灾害天气,这也印证了老祖宗农谚俗语预测和气象专家的提醒相吻合,您说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46751.html
- 上一篇:刻舟求剑的意思「刻舟求剑的意思解释」
- 下一篇:高考试卷语文「高考试卷语文全国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