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社会越来越讲究逻辑了?为什么这社会这么复杂?一般我们总认为,真理越辩越明,实际上呢,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越描越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说都有理,没理也能挠三分,让你没撤。在今天中国的大学里,每一篇论文,尤其是文科性质的论文,对于逻辑的要求就非常严密,毕竟理科起码有实验数据来支撑,实验数据基本上是不可反驳的,而逻辑不过是连接起这些实验数据的链条。
一般来说,我们总是认为真理越辩越明。其实不管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都是越来越黑。说公平是公平,说公平是公平,说什么都有道理。不讲道理就刮三分,这样就不会撤了。
为什么会这样?一开始,信息是不透明的,掌握信息的一方可以影响舆论,尤其是媒体操纵。比如前几年大学生剪鸟被判刑,一看大家都觉得很气愤,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我们应该有时间仔细研究一下,发现这只鸟是燕子隼,国家保护动物。这就是消费媒体的公信力,为了获得关注,我们会不择手段。
后来有了互联网,相对透明,信息提供充足,开始有了讨论的门槛。其实除了文学,八岁到八十岁的人都可以讨论,但是其他问题需要一个门槛,比如医学比如各种医疗事故,计算机科学比如网络信号辐射是否有害,生物学比如转基因,化学比如化工厂建设,不然我们上学学那么多做什么,随便说说就行了。
在这个层面上,一个事件成为公共事件后,应该有行业内的专家或从业者出来,向公众普及自己的行业知识,接受公众的质疑,给出结论。但出来说喜欢的总是相关部门和专家,没有一个实名的。或许是因为不敢,因为这些人讨论的时候总是人肉搜索,最后只能灰溜溜的下台。
理论上,我们应该通过一场又一场的公开辩论学到很多知识。在辩论中,双方都会派出自己最强的实力来赢得观众和舆论的支持。但现实中,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人都在排队。一场社会辩论下来,基本上口水和鸡毛都是一地。最后剩下的基本都是对方是神经病,人渣之类的。
于是有识之士也发现了问题,因为我们的讨论缺乏逻辑,只是情绪。
在毕业之前,中国的教育制度从来没有教过学生如何写论文,如何用一种严谨的、无可辩驳的或者至少是不容易被反驳的方式来表达你的观点。这种方式最简单的要求就是:逻辑严密。
在欧美国家,逻辑或思维的能力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能力训练。从此,父母开始教导孩子“事实”和“观点”的本质区别,告诉他们事实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尊重,观点或想法只是表现了人可能会犯错误的坦率。这已经成为人格教育的一个方面。
在当今中国的大学里,每一篇论文,尤其是文科性质的论文,对逻辑的要求都很严格。毕竟科学至少是有实验数据支撑的,基本上是无可辩驳的,而逻辑只是连接这些实验数据的链条。而文科的卷子只能用严密的逻辑一步步论证每一点,最后得到认可,所以才能通过。
但是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没有逻辑呢?
正确的说法是不需要逻辑,不仅仅是因为教育,而是因为现实不需要逻辑,因为最终的结局是由人决定的,而不是由事实决定的。这是最终答案。
在学校里,你语文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由你的语文老师决定的,在组织里,你的升迁是由你的上级决定的,在社会关系中,你的地位是由你的背景决定的。如果这些都是由人决定的,谁会在乎其中的逻辑呢?
很难讲道理。原因是人有话语权,你告诉他们的是对别人好的,对自己不好的就是不合理的。
在现代社会的新型公司中,组织透明度的增加有助于减少办公室政治。为什么互联网公司比其他行业好?第一,所有数据都可以随时获取,一眼就能看出谁做得好。第二,机动性好。如果我在这里做不好,我会在其他地方做,迫使这个组织对自己的成员更好。第三,人员素质高,都是脑力劳动者,更容易接受知识和游戏规则。越高级的规则越复杂,需要理解的知识也越多。黑格尔认为孔子和儒家只有道德常识,没有“思辨哲学”
扩展信息:
黑格尔认为孔子和儒家只有道德常识,没有“思辨哲学”
为什么百度不能什么都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3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