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大学西迁纪念?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华中大学在湖北武汉,喜洲在云南大理,二者相隔千里,却因为一段历史机缘,结下浓浓的情谊。1938年6月武汉会战打响,迫于形势,华中大学开始辗转迁校办学。1938年7月4日,华中大学师生登上小火轮,逆水启程。1938年8月21日,华中大学师生携带140箱设备书籍以及300余包必需的行装,途经长沙、衡阳等地,一路艰辛抵达桂林。2016年6月,在喜洲大慈寺内已修缮完成的原华中大学教室,设立了“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于2017年11月7日正式开馆。
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大门(华中大学西迁西周旧址)
作者王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
华中大学在湖北武汉,喜洲在云南大理。他们远隔千里,却因为一次历史的机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抗日战争从西部开始。
华中大学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03年设立正厅,即文华大学。1924年,华中大学由文华大学发展而来,确立了“牺牲服务”的校训。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武汉成为中日争夺的焦点。1938年6月,武汉会战打响。迫于形势,华中大学开始转学。1938年7月4日,华中大学师生登上小汽船,逆流出发。1938年8月21日,华中大学师生带着140箱装备书籍和300多袋必备行李,途经长沙、衡阳等地,一路到达桂林。9月下旬,学校在桂林开学。但由于日军频繁轰炸,学校决定迁至云南。1939年2月,师生分两批从桂林出发,途经广西柳州、南宁等地,从镇南关(今友谊关)出赴越南,到达河内,再乘滇越铁路列车到昆明。3月16日,师生们跋山涉水来到喜洲。经过紧张的筹备,学校于同年5月1日正式开学。
华中大学西迁喜洲接待室场景。
住在喜洲,弦歌不绝。
喜洲位于大理北部,西临苍山,东临洱海。是一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白族名镇,被誉为“白族第一镇”。1941年,老舍老师来到喜洲,称赞他。他在《滇行短记》中这样描述:“西周镇是一个奇迹。我不记得我在中国任何一个偏远的地方见过如此体面的城镇.走进小镇,仿佛置身于英国剑桥,沿街到处都是流水;一出门就可以洗菜洗衣服,污秽立刻随波逐流消失。街道整洁,有许多商店。有一个图书馆,图书馆前立着一个金色刻字的大理石牌楼!有一个警察局。有深院似宫殿,都是雕梁画栋。祠堂很多,都很宏伟。一里之内,就是洱海。不到五六里就是高山。山水之间有这样一座城镇和城市。简直是世外桃源!”
著名教育家、哲学家魏卓民校长带领华中大学师生几经周折来到大理喜洲,受到严子珍、董承农等喜洲商界名流的热烈欢迎。他们不仅资助了学校搬迁费用,还动员村民腾出大慈寺、堂、张氏宗祠等建筑供学校使用,并动员符合条件的居民腾出空余房屋供师生住宿,为华中大学提供了一切便利。
华中大学将万得堂作为图书馆,在前院一侧修建了两栋木结构的简易二层小楼,一栋供物理系和生物系使用,一栋供化学系使用。学校的礼堂设在大慈寺的正殿。厅前的房间作为教室,厅后作为校长办公室、秘书处、教务处、注册处、财务室。张祠堂内的祠堂和走廊大厅,作为文教学院各系的教师休息室、办公室和研究室使用。
华中大学在西州设有“三个学院”和“八个系”。“三个学院”是文学院、理学院和教育学院;八个系包括语文、外语、历史、经济、物理、化学、生物和教育。有中文系、外语系、经济与商业系、历史与社会学系和菲律宾大学
华中大学的师生在艰苦的条件下辛勤工作,潜心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徐家瑞的《大理文化史稿》是研究白族文化的开山之作,使白族文化走向世界。徐诚斌的《在祖先的庇荫下》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社会制度做了有价值的分析;对《幽国恩》中的南诏、大理的历史和白族的民俗做了认真的研究,写出了《白族火把节考》 《说洱海》 《南诏用汉文字考》 《文献中所见西南民族语言资料》等著作。中文系系主任鲍鲁彬教授考察了西周周围寺庙的碑刻和丰富的民间文献,撰写了《南诏德化碑校勘记》 《释僰》等有影响的学术著作。物理系组装了滇西第一台发电系统;化学系改进了当地靛蓝染料的提取工艺,引进了制革技术。边松年博士等师生研究了滇西酒类、皮革、油脂工业和虐待狂衍生品的特点。生物系对苍山和洱海的动植物进行了研究,制作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肖志博士对洱海各水层的含氧量、PH值、水生生物和浮游生物进行了分析,撰写了论文《民家非白国后裔考》和《洱海生物》,在国外发表,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群山如屏,洱海如镜。华中大学的游国恩、傅茂基、鲍鲁彬、尹法禄、钱基博等多位知名学者在西州与学生互学互教、不厌其烦。他们开展了中国文学学会、英语学会、歌唱学会、生物学会、无线电学会、人民服务团等各种社团活动,组织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创办了《滇西彩云》。学校还邀请了著名画家徐悲鸿教授美术课。华中大学在西南边疆史研究、西南少数民族语言与地域文化研究、西南宗教、民俗、物产、工业研究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抗战胜利后,1946年4月17日,华中大学回到武昌。
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展厅
想着喝水续爱。
新中国成立后,以华中大学为主体,与中华大学、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华中师范大学,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多年来,华中师范大学与大理多次互访,加深了彼此的爱情。2008年,“华中大学西迁纪念碑”在大理二中落成。2009年,大理市政府与华中师范大学签署了《苍洱半月刊》。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大理市人民政府、大理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华中师范大学大理研究院”,2016年再次签署。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与大理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大理二中正式挂牌“华中师范大学大理附属中学”,参加华中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考试。
2016年6月,“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设立于西州大慈寺原华中大学翻修教室,2017年11月7日正式开馆。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张开元教授题词“思饮水思源,感恩西州”,道出了华中大学与西州的深情厚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2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