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考研国家线公布后,“考研越来越难”成为热门话题,考研更是难上加难,这让很多渴望通过考研改变命运的同学感到压力很大。日前,多家媒体注意到,除少数专业外,今年考研全国分数线普遍上涨幅度较大,部分专业涨幅超过10分。这几年考研国家线浮动空间基本在5分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考生紧张地发现“400分以上不算高分”,进一步加剧了考生的焦虑。日益激烈的考研竞争也成为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对此,有专家表示“高分不等于优质生源”。面对激烈的考场竞争,要谨防考研成为一场焦虑的“分数游戏”。此前也有人建议,应大幅提高研究生录取中的免试比例,通过“推荐和考核制度”选拔人才。在一些人看来,越来越激烈的考试分数竞争会让学生更注重表面分数,而不是科研和学术能力的提升。避免考研成为“分数游戏”,是为了防止“高分低能”的现象,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质量”。
但是每当一些名校发出减少考生人数,增加免试学生比例的消息,也会引起很多人的担忧。原因不难理解:很多考生都想考上更好的大学。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考研就像是“第二次高考”。如果不让分数说了算,如何保证评选的客观公正?对于大学生来说,研究生选拔的公平性更为重要,而从实际出发,多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好方法。
“看分数”和“看质量”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以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分数以外的因素来选择合适的人才,是比较合理的措施。虽然在很多人眼里,考研和高考一样重要,但是考研和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要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加大面试分数的比重,选拔学术水平更高、创造力更强的人才。事实上,现在很多高校并不完全以初试成绩来判断水平。如果应聘者在面试中表现出色,也有可能在这一轮选拔中成功“翻盘”,最终“上岸”。
站在考生的角度,仅仅意识到考研难度有所提高是不够的,还要看到在日益“浩如烟海”的考研背后,高校其实越来越重视考生的综合水平。每年的考研,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考生考试很好,初试成绩尚可,但面试表现很差。面试时,高校会更注重对考生科研能力、知识、思维方式、深造潜力的考查,这些可能不会呈现在一张试卷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对考研的理解不应该局限于“答题”和“应试”这个维度。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呼吁增加答案分数以外的比例。所以,在日常学习中,考生要自觉摆脱应试思维,从专业深造的角度去学习。
未来,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只有打好基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sxx/15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