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某考场交卷铃声响起,很多考生耷拉着脑袋走出考场,直呼自己去大学校园的路上误入大观园,这下怕是要重走一遍。
全国甲卷的作文题目出得超乎普通高三学生的层次,这不仅仅是个文学问题,这就是个哲学问题,而且还是哲学中比较难的那种,本体因素变化如何影响结果,也是逻辑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个材料如果不往哲学或者科学方面靠拢,在文学层面不是那么容易发挥作用,毕竟材料充满了哲学的辩证思维,如果学生没有经过针对性训练,连材料内核都很难抓住,所以短时间内更无法找到合适的题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ixun/88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