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下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研究
作者:王树昊 张雪峰
单位:英国华威大学;北方工业大学
刊期:《财政科学》2021年第10期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增大,但是全国及各地区的财政投入产出效益表现差异较大,财政支出效率不高问题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不容回避的事实,因此对财政支出效率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效率在不同地区的差异,重点以北方、南方地区的差异为例,对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着重从政府资源配置有效性上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进行量化。同时本文提出了改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 财政支出 配置效率
文章结构框架
点击看大图
精彩内容摘编
引 言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开启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根据已公开的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政府“四本帐”显示我国财政总支出金额约44万亿元(陈益刊,2021),整体支出强度高,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现象比较普遍。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更为复杂的不确定性。国内外形势对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挑战,我国需要在条件制约之下找准着力点,恰当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实现提质增效的要求。而提高支出效率是应对当前形势最为有力的切入点。
地方财政支出对政治、经济、文化及环保均有重要的影响。地方财政支出(尤其是民生领域的支出)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升居民幸福感,进一步提振消费并促进社会保障政策的优化,从而畅通内循环,促进经济增长(李忠峰,2021)。高效率的地方财政支出能够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创新和环境治理,进而促进各地区和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孔胜雪、周桂明,2021)。
当前已有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框架,通过引入不同的变量对财政支出效率进行解释分析。其中,陈诗一等(2008)从财政分权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财政支出效率总体有所改善;高学武等(2013)从宏观调控视角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的政府效率呈现“俱乐部效应”;解洪涛等(2014)将民间研究机构等非政府组织发挥的作用,纳入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中,认为非政府组织能够引导公众关注公共政策实施,但实证发现其直接影响不显著;叶提芳等(2017)构建居民、政府、厂商三部门模型,研究发现财政支出效率与资本流动程度呈同向变动,但当税率超过一定范围时,二者呈反向变动关系;邢文妍(2020)认为财政透明度不足对财政支出效率有负面影响,要建立效率型政府,仍需进一步提升财政信息公开水平。王峥(2020)认为我国自上而下的官员考核体系使得财政支出倾向于上级政府偏好或约束力强的硬性指标,而这类指标不能保证与当地民生需求完全契合,从而降低了财政支出效率,因此想要提高财政支出效率,需要从财政收支结构入手。Musgrave的著作《财政学原理》(1959)对政府如何配置资源和满足各种社会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财政支出效率实质上反映的就是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政府行政运行的效率。而在我国的资源配置中,土地又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现有的研究框架基础上,应考虑对我国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度偏高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提出通过关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来更有效地让资金投入在支持国家建设的项目上,使得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本文将以研究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评估标准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BCC模型计算财政支出效率,并且通过利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对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优化支出结构和效率的潜在阻碍,为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提供可行建议。
财政支出效率的内涵、研究方法
(一)财政支出效率的内涵
财政支出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服务的,其支出范围广、性质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在西方国家,财政支出评价“3E”原则得到了广泛应用。“3E”指标是指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经济性指标主要考虑“成本”与“资源”,效率性指标主要考虑“资源”与“产出”,有效性指标则主要考虑“产出”与“结果”。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政府投入资源与直接产出之间因果关系,探讨构建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
(二)财政支出效率的研究方法
由于财政支出项目的多样性及复杂性,目前理论界提出了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因素分析法、方案比较法、目标评价法、公众评价法以及综合评价法等众多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研究目标而采取不同评价方法。目前研究财政支出效率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使用模型对比政府的直接投入与直接产出,以此来衡量政府支出效率。根据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通过设计投入和产出指标,综合计算出目标函数的最大和最小值,同时通过比较各单项投入或产出指标的实际值和计算出的目标值,从而评价各个单项因素的效率状况。
根据Farrell关于效率的思想,Charnes,Cooper和 Rhodes(1978)提出了线性规划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提出在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的CCR模型,将对经济主体效率的评价扩展到了多产出情形。此后,Banker、Charnes 和Cooper(1984)提出规模报酬可变的BCC模型。在这一模型中,生产前沿面是指在给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者能获得的最大产出水平。生产者活动越接近生产前沿面,实际产出水平与理论最大产出水平差距越小。估计生产前沿面的方法可以分为参数方法与非参数方法:其中,参数方法以随机前沿方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简称SFA)为主,将随机误差和无效率因素产生的影响纳入考虑,并可对结果进行统计和验证;非参数方法则以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为主,在处理多投入多产出时存在优势(Ghobadian and Ashworth,1994)。
全文刊于《财政科学》2021年第10期,欢迎订阅!
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hengce/8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