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上好大学?背后实际上还是透着就业的问题。
因为用人单位就这么挑,看你出身,看你学历。所以这几年中国考研也有高考化的倾向。
为什么用人单位如此在意一个学生的出身呢?因为现在是精英教育时代。80年代流行一个词,说大学生叫“天之骄子”。别说本科生了,就连专科生也是“天之骄子”,这是一个关于时代筛选的问题。
1990年,我们全国只招了60.88万大学生(本专科合计),研究生招了3万多人,其中博士只有3300人。相较人口基数,他们当然称得上“天之骄子”。
2021年,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招生1001.32万人,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44.60万人,占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人数的44.4%。研究生招生117.7万人,造就的结果是水涨船高。
为什么现在用人单位去盯你的出身呢?本质上他还是想用考试做人才筛选。过去的中专生都有铁饭碗,但是现在当大家都是大学生的时候,每年招将近500万本科生的时候,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连“本科”也被抛弃,最基本的也看你是不是“211”是不是“985”?
固然,这样的判定标准不是我们提倡的。但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供需规律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当供大于需,需求方自发的就会出现新的“尺子”。
除去“211”及“985”院校的稀缺性不谈,客观来说,知名高校因为能够协调更多的教育和社会资源,培养出来的学生总体来说也确实优于普通高校。普通院校的孩子们更像是被禁锢在了一个由“规划、认知、眼界、能力”组成的牢笼中。
曾经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小米(XIAOMI)的一位面试官丝毫不留情面地对一位双非院校学生讲述了他们选择“985”的原因:
面试官:“我问你英语水平怎么样?你说你过了四级。那么同样这个问题如果我问到“985”的同学,他们会告诉我雅思多少分,托福多少分”。
面试官:“其次这个计算机水平,你的计算机国二刚过,也就是刚刚开始学编程的水平,但是像我们技术部刚招来的,他已经是非常的精通计算机语言了,大部分的985同学也是这样子的”。
面试官:“现在我们公司让他做一个APP,他组织三四个人就可以做出来。还有你说你是学金融的,学投资的,在学校里面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接触具体的外面的实践操作。那么我想告诉你985的同学,他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已经参加了大型的金融集团的实习,而且最少是6个月,比如渣打、花旗、东亚等等。你这个条件跟他们来比,你觉得你有优势吗”?
当然我们也经常听得到普通院校学生逆袭的故事,但是教育不是赌博,小概率事件不具有广义参考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hengce/7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