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这一根本性问题。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高等教育承载着学生迈入社会前关键的一步,这样的承上启下使得高等教育事业尤为重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齐齐哈尔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按照党建引领的思路,结合当地红色建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特点把思政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因地制宜 突显学科地方特色
据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道明介绍,作为齐齐哈尔大学最年轻的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2010年,目前学院现设有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开设五年制的城乡规划和四年制的土木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在黑龙江省一表招生,学院拥有建筑模型、土木工程材料、岩土工程、结构工程、计算机仿真5个实验室和城乡规划与测绘中心。
放眼国内其他建筑类院系,不乏丰富的资源、优秀的人才储备、悠久的教学历史,那么,作为行业新兵,地处东北的齐齐哈尔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应该如何确立办学标准,又具备哪些竞争优势?“近几年来,学院承担了省、市以及企业委托的教科研项目50余项,逐步形成了高寒地区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绿色节能建筑技术、大跨度预应力组合结构、寒地城乡规划,寒区人居环境设计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我们正通过校地合作等形式,依托专业优势,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不断拓展学院为当地发展的服务领域。”张道明进一步介绍说,学院基于齐齐哈尔的高寒地域特点,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形成具有高寒地域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发展方向,并充分利用齐齐哈尔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众多的特点,在科研中,大力与市政府合作,研究古建筑文化保护和高寒地区古建筑修复技术,探索学院发展的新途径。
“东北地区秸秆资源丰富,利用秸秆,研发新型秸秆建筑砌块是我们一直在做的研究项目;高寒冻土条件下建筑材料的应用;古建筑的材料修复和复原都是很有地方特色的研究领域,这个过程中我们学院的各个团队都在各自的领域不断攻坚克难。”张道明举例介绍了院里立足当地特色的具体科研项目。
谈及人才培养,张道明表示,为了适应行业领域内多方面的需求,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多年来学院就业率在齐齐哈尔大学名列前茅。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也没有辜负老师们的一片苦心,几年来,该院学生在国家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申请、各类学科竞赛都取得了骄人成绩,同时,形成多组学生第二课堂优秀指导教师队伍,为未来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思政 构建育人大格局
齐齐哈尔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许多红色党史文化,红色革命遗址建筑,在国家大力提倡高校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学院教师把思政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特别是结合当前的党史教育,挖掘齐齐哈尔市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利用课程思政项目、第二课堂教学、课程教学,建立红色建筑数字化网站,培养学生不忘乡情,不忘党恩,传承红色革命基因。
在此过程中,城乡规划系教师党支部的表现可圈可点,成为学院乃至学校的标兵。据城乡规划系系主任王丹丹介绍,城乡规划系党支部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把支部建设融入专业建设发展。通过思政教育进课堂,引领师生参与到专业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增强党员教师教育教学辐射作用,最大化激发师生奋斗的动力。同时,将党支部建设融入地方服务,关注民生。“我们结合城乡规划专业实际情况,精心培育骨干力量参与村镇的建设实践。发挥党支部引领示范作用、带领师生参与到村镇的规划设计、工程实践中去,通过团队各类项目,组织师生参加实践环节训练,加强教师间的沟通和协作,融入地方建设。”对于课程思政取得的成果王丹丹很自豪,这样的方式让党建与教学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既提升师生的专业水平,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诚然,高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要在两者中渗透,“教职工由于平时忙于科研、教学活动,导致党的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学生由于日常课业也缺乏党性的锻炼。两个支部之间也容易出现各自独立组织开展党建工作而缺少互动关系。”王丹丹表示,城乡规划系教师支部组织把两大主体联系起来采用新方法、新思路来开展工作,党员教师充分发挥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帮扶村庄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再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等各项活动中去,为国家的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为学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建材报记者:陶璐璐
责编:张玲玲 丁涛
校对:和新龙
监审:陶璐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zhengce/56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