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议论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论文?如何提高议论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避免按部就班进行繁琐讲解,或架空、割裂课文孤立地作方法、文体特点等的分析,是许多教师十分关注的。笔者在实践中,尝试按三个层面来进行议论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没有“生命力”洋溢其间的议论文教学,只会出现两种情形:要么单纯孤立地印证文体知识,要么抽象空洞地讲授道理。
如何提高议论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避免繁琐的逐级讲解,或者孤立文本的方法和文体特征分析等。是很多老师非常关心的。在实践中,笔者尝试分三个层次进行议论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用提纲来把握全文
论证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的逻辑力量,而逻辑力量的产生并不仅仅是通过某一个论证来实现的。总是取决于段落的内部联系,段落之间的联系,段落与整体的联系,以及整篇文章所构建的有机体。因此,对议论文的理解,必须从始至终着眼于这种联系和整体;文本的每一部分都必须放在整体背景下进行考察;必须努力找出这部分和前后的联系,在各种联系中重新审视这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大纲加强学生的联系和整体观念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中专生自学能力强。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写提纲的方式,要求学生深入自学课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各自的提纲,有意识地选择两到三个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提纲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集体比较观察。因为大纲是课文有机整体的表征,学生自学的直接结果就是完成大纲。因此,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课文内容逐段的把握上,而必须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站在一定的高度,对文章的各个部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反复思考,从而把握各部分有机整体的内在脉络,形成大纲的系统框架(包括内容和形式)。在此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将阅读思维的结果外化为文字和图表,这实际上是一个思维清晰、准确、完整的过程,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推进了一步。
为了充分发挥大纲的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要求。一个完整的大纲应该能够反映以下几个方面:1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分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2.议论文的结构特征和内容层次;3.组件之间的内部关系。(这些方面,并不要求学生一蹴而就。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安排,逐步让学生提高,各有侧重。)此外,还要求语言简洁、概括,图表运用得当(如用水平箭头表示递进并列,用平行分支表示平行并列,用不同层次的大括号表示隶属关系),编排具有和谐的形式美等。其次,需要提供演示。教师要结合一些课文的教学,提供一些标准的、有特色的提纲让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掌握写提纲的方法。
第二,用段落落实教学重点
如果说前一个层次是对文本“表层”的把握,那么这个层次就是建立在初步把握基础上的深入“点”。前者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来实现,而后者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在这个层面上,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重点段落。对于平行结构的文章,可以在作者论述的几个方面中选择占主导地位的方面;对于递进结构的文章,要选择关键层次;如果文章表现出强烈的对比、类比、正反关系,所选段落应能充分反映这些关系的两面。总之,这几段应该是全文的精华,逻辑力量集中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关键段落进行细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将分析启发与学生的阅读、思考、讨论、发言恰当地结合起来,从语言、情感、道理、方法、作文等不同角度让学生有一个不同层次的综合感受,从而获得鲜明、充实的印象、感受和理解,充分发挥段落教学的主导作用和“点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学生应该自然而然地知道语言分析、情感理解和理性认知中的方法和结构,而不是用知识点去寻找段落中的对应关系。否则就像让学生借助化石去了解早已灭绝的远古生物一样。虽然学生也可以知道这些动物的形状和结构,但他们很难感受到它们的活力。然而,没有“生命力”的议论文教学只有两种情况:要么孤立地单纯验证文体知识,要么抽象地讲授道理。为了丰富议论文教学的生命力,教师要善于将教学与社会、现实、生活相结合,用作者的眼光和理解去观察社会、现实、生活;用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体验来丰富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用问题深化教学
这里的“深化”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1。为了不影响教学的连续性,使教学更加集中,对前两个层次没有涉及,但内涵丰富,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进行讲解。2.分析课文艺术超出教学要求的突出特点。3.将课文的论证方法、结构、写作特点与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和课外阅读进行比较,通过归纳使学生掌握一些写作规律。4.将课文的知识点纳入相应的知识体系。
课前,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提炼设计具体问题;课堂上结合学生的自由提问,启发和诱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探索。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大大加强了教学效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wd/28283.html
-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 下一篇:这才是读书这才是读(什么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