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
作者:王展(教育部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席)
教育是“大国”。基础教育为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奠定基础,为全体公民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与和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坚持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加强党对基础教育的领导,坚持德育育人,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公共财政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不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标志。
在江苏省如皋市夏媛镇花园小学,学生们在“移动教室”里比赛制作气球汽车。徐辉摄/光明图片
一般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有五个维度:一是普及水平,二是办学条件,三是公平程度,四是教育质量,五是治理能力。从这五个维度来看,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已经进入世界顶尖行列。
实现高水平普及。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巩固率。近年来,学校辍学控制得到大力推进。截至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人数从建档之初的60万人下降到475人,其中动态清理建档立卡辍学人员20万人。2021年,我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近年来,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持续实施。“十三五”以来,新增公办幼儿园5.08万所,我国学前教育入学率达到88.1%,居世界第一。对残疾儿童的教育给予了特别关注。2021年,全国适龄残疾儿童比2015年增加一倍以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2021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1.4%。从学前到高中,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全面普及。
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全面加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国30.9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9.8%。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
发展均衡程度明显提高。重点帮助薄弱地区办学和困难群体入学。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学校为重点,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实现城乡统一。全面落实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基础教育和留守儿童关爱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学前教育公益性。到2021年底,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8%,比2016年提高20.5个百分点。支持中西部10个普及水平较低的省份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计划。截至目前,全国所有县(市、区)均通过了县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验收。
教育质量全面提高。近年来,我们努力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治理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对基础教育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普通高中,从德育到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诸多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部署。在全面加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顶层设计的同时,积极推进基层创造性实践。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切实落实中小学主体地位,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颁布实施幼儿园、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质量评价指导意见,基础教育领域评价改革逐步深化。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热点难点问题。针对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有害app进入校园等问题,规范了网络平台管理,有效净化了中小学校网络空间。特别是“双减”得到大力推进,上下联动、家校协调,社会培训机构得到整治和管理,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减负与提质相结合,课后服务可全覆盖,学生课后作业时间明显减少,教学质量和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坚持不懈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保障和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热点问题,开展督导、督学、监测和评估。监督的效果和权威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整体水平跃上全新高度。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国基础教育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诚信创新,坚持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主题,把教育公平和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构建基础教育发展新格局,就是要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充满活力的优质教育体系。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在巩固现有“普遍、基本、普惠”教育民生服务的基础上,扩大范围、提高标准,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升级:
1.巩固现有公共教育服务的成果。止漏补缺,实现扶贫、脱贫、促进基本平衡等现有教育服务全覆盖。
二是要扩大范围,提高标准,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义务教育扶贫措施适度向学前和高中延伸。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动态增长机制。适应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和信息化的要求,提高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加强中央政府支持和省级政府统筹,缩小不同地区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的差距。
第三,要控制班级规模的缩小,提高教育水平
保持创新,构建充满活力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造结合起来,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基层学校的实践力,激发基层学校的创造力,努力培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负责的新一代人:
一是要同步提高实践能力和五育融合培养水平。教育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会议精神,全面加强五大教育规划的顶层设计和动员部署。把顶层设计落到实处,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在进一步凝聚共识、创造和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推动基层学校抓好落实,通过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德、体、美、劳教育,要重视智育与各种教育的融合,提高融合培养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第二,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育人方式的深刻变革。课程设计和实施在重视学科逻辑的同时,更应重视学习逻辑和生活逻辑。注重正确价值观、本质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的培养,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基于情境和问题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提高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加强因材施教,提高满足多样化发展需求的水平。打好共同基础,关注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强化学校和教师促进教育公平的主体责任意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成长状态和发展方向,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学习困难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为有特殊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促进其发展的学习平台。适当的教育不仅是优质教育的意义,也是优质教育的一种境界。
第四,要落实“双减”措施,让减负和提质相辅相成。深刻认识“双减”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双减”对学校教育质量和效益的促进作用,重塑基础教育体系。在行政推动和法律保障的同时,努力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育人,营造健康清新的教育生态。
五是要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评价在高质量发展中的监督引领作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核心价值的质量评价标准,引领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引领社会舆论激越清明,推动各方形成合力,科学全面育人。
六是建设高水平的教育信息系统,支撑和促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和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创新实践。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wd/24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