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缩略词语的使用?词语的缩略方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语言逐渐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并对汉语本身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诸如“打call”“童鞋”等新词语。这些新兴缩略词、混合词、字母词、谐音词等,不仅在网络上大受欢迎,也“走俏”于生活的各种场景中。大学的简称问题在语言学上归属缩略词语范畴。官方文件、出版物、学校教学不应使用或出现网络缩略词语。
[我们来谈谈语言规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语言逐渐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并对汉语本身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呼”、“童鞋”等新词。这些新的缩略语、混合词、字母词、谐音词等。不仅在网络上流行,也“流行”在生活的各个场景中。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新词,是否需要对其进行规范?本期我们邀请了四位学者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几户人家抢的一个“南大”,讲的是几年前的一个公案。2015年,南昌大学在官网发布《南昌大学章程》,简称命名为“南大”,重复了“南京大学”由来已久的简称,引发舆论关注。讨论中,人们认为南宁大学不叫南大只能叫宁大,但是宁夏大学和宁波大学又有问题了。宁夏大学的名字“夏达”与“夏达”的发音不谋而合。这激发了网友们制造噱头的幽默能力,比如厦门大学,汕头大学,太原大学等。
为什么高校这么重视缩写?首先,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统计,汉语词的出现频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的长度。单词越长,使用频率越低。也就是说,一个简短响亮的大学简称,对于提升大学的知名度,让人们更容易提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短句往往更符合说话的节奏和韵律。比如《驻京部队》《来沪人员》比驻京和来沪人员更符合“22”节拍的读法和呼吸习惯,所以更容易被演讲者选择。第三,通过使用缩写,听众更容易记住他们正在谈论的内容。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年来发展很快”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年来发展很快”更有效。
大学简称属于语言学中的缩略语范畴。一般来说,人们喜欢用缩写,是因为说话人总想用尽可能短的话把自己说清楚(语言经济原则下的惯性心理);另一个原因是人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如果句子太长,听者会记住后面的,忘记前面的。因此,压缩句子内部的某些部分可以更有利于句子的理解。然后就是前面提到的大学简称的自我表达优势。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语言都有使用缩略语的习惯。比如在英文文献中,一些长的单位和概念,只要是后面提到的,在这个词刚出现的时候都会用首字母组成的缩略词来标注,比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面提到该组织的时候就会用WTO来代替。汉语中也有很多缩略语。除了英语,还有以下缩写:缩写(网络名人,一种网络轰动);科级划分(如“CPPCC”,“政协”的简称);头词的分享方法(如“大学、中小学、进出口、出入境”等。);共删头词(如“比学习更先进、赶上先进、帮助先进、超过先进”构成“比学习赶上先进”);句子压缩成词(如“军转民,大专晋升,利改税”);缩略语根据使用场合再进行缩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中国”);“同音字”,从两个音节中选取一些音素组成一个新音节(二-二、三-三、不-不)。
近年来,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和快捷性激发了网民的创造力,大量新的缩略语进入传播领域,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如“土肥原,营改增,田,不知我有多难受,我喜欢大奔,人难推倒,我十次不肯动”。许多这些新的缩写将一个完整的事件压缩成三个或四个音节。然而,大量新的缩略语被使用,其负面影响很快显露出来。第一,新造的首字母缩略词过于随机和不稳定,几乎每天都在产生和消失,造成用户的记忆负担;二是一些缩略语的含义比较晦涩,很多人往往不知道其含义,造成交流障碍;第三,中小学生出于对时尚的追求,在日常交流和作文中使用网络缩略语,模糊了语言学习的规范性。
那么,缩略语应该如何规范呢?一方面要严格。不应在官方文件、出版物和学校教学中使用或出现互联网缩略语。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宽容。网络缩略语再新颖,毕竟是以交流为目的。这个因素决定了不能太离谱,一些有特色的新缩略语会沉淀下来,进入规范词。回到开头提到的大学简称,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法:第一,尊重历史。近几十年来,“南大”逐渐成为南京大学公认的简称。原称南大的岭南大学和南开大学分别更名为岭南大学和南开大学。第二,尊重权威,事先教育部批准的大学章程中确定的简称,后面申报的学校要避免。比如南昌大学、南通大学、南宁大学,就不应该简称为“南大”。第三,现在大家已经接受了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大学的简称也不一定要缩成两个音节,比如北师大,东北师大。
(作者:吴长安、巫娜,分别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博士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wd/1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