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论文,也能评职称!这个学校的职称改革凸显了“教得好”的价值
提起职称,很多老师都认为是自己的一个“软肋”。一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兢兢业业带班、教学生,也取得很好的教育教学成绩,但是一提到评职称,就直摇头。因为职称评审的条件,有很多是一线教师平时不接触的,难以实现,比如要求教师具有教科研能力,要发表一定级别、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有资格评职称。
很多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平时都是埋头日常教学,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他们可以把自己的班级带得很好,学生的成绩也很优异,但是他们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投身于教科研,去写什么高深的论文,因此在论文获奖、发表方面,很少有机会。很可能就会在职称评审时,因为这一点,被拒之于门外。
有少数教师,为了评职称能过“论文发表”这一关,甚至不惜花钱买所谓的“版面费”,得以在CN刊号的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一两篇论文,据说“版面费”价值不菲,少则几千,甚至上万。但为了能发表论文,达到职评条件,老师们只好忍痛掏腰包。还有的则请人代写论文,貌似网上有这一类的“写手”,专门帮人写论文,先收部分费用,等论文发表后再收剩下的费用,同样,代写论文的费用也是不菲的。
长此下来,很多老师对职评评审中的论文要求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很多论文都是“买来的”、“代写的”,不真实,这样的人都能评职称,何来的公平公正?一些不愿意买论文、找人代写论文的老师,则因为错失了评审机会,甚至到了退休也没有评上高级教师,倍感无奈,心中不遗憾肯定是假的。
而现在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方向,正在试图打破长久以来的“重学历、重论文、重科研”僵化机制,转而将把“教得好不好”作为重要的指标。这样的改革对于那些受到学生欢迎、教学业绩突出的老师是一个好消息。
现在,很多地区、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尝试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一些学校将教师进行分类,如将教师分为“教学型”、“科研型”、“综合性”等几类,在职称评审的时候,根据教师的类别,评审条件也有所不同。对于那些“教学型”的教师,则不需要提供论文成果等材料。
比如,最近看到一则消息,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教师蒋华松被评为教授,这位教师长期奋战在课堂教学第一线,从教33年以来,教学成绩突出,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同行的肯定,但是他本人从未发表过一篇论文。这次他被评为教授,开创了该校首位“教学专长型”教授的先例。可见,“教得好”是教学型教师的首要评审条件,其他的则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可以看到,在不久的将来,教师职评制度改革将会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重科研轻教学”的顽疾,终将会被“教得好”取代,毕竟教师的主业是教书,而不是搞教科研。
对于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你有什么期待吗?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欢迎讨论,期待你的精彩留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wd/1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