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建干路的历史?桂林建干路在哪里?经过科学规划,现在的建干路变得平整宽阔。在《桂林市城区标准地名录》中,建干路因“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命名,虽中途有改名,但最终复名建干路。在居民刘文东看来,这条路从最初的破破烂烂,到现在的路面宽敞、居民楼林立,又有学校环绕,已经是宜居桂林的缩影了。
经过科学规划,现在的建干路变得平整宽阔。
在《桂林市城区标准地名录》中,建干路因“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命名,虽中途有改名,但最终复名建干路。在居民刘文东看来,这条路从最初的破破烂烂,到现在的路面宽敞、居民楼林立,又有学校环绕,已经是宜居桂林的缩影了。
以前规划很乱 道路显得破败不堪
刘文东住在建干路21号,在这个小区院子里,仍然能看到建干路历史变迁的痕迹。
刘文东所在的居民楼于1999年建设,2000年完工,外墙贴的是瓷砖。位于这栋楼东面的居民楼,外墙仍是水泥,保持着上个世纪80年的风格。这几栋楼旁边还有一排砖瓦结构的杂物房,用的是木头门。刘文东说,这可能就是20年前建干路建筑群的样子。
2000年的建干路,道路十分狭窄,刘文东记得当时是双向两车道,并没有行道树,而且路面是坑坑洼洼,经常积水;旁边各种厂房也规划得很乱,让整条路看起来显得破败不堪。
刘文东的邻居郭丽玫回忆说:“我当时来田家炳中学上班,需要踩自行车,下雨天一路都是水坑,骑车到学校后脚上和车上都是泥水。大家都觉得那时的建干路不是那么宜居。”郭丽玫还开玩笑说,她还是小姑娘的时候觉得这里就是乡村,“每次来这边走亲戚,我就跟我妈说又要去村里了。”
虽然当时的建干路有点不尽如人意,但那时还是“大名鼎鼎”。刘文东刚搬进来时就听老居民说,这里曾经有一所建设干部学校,是专门培养建设干部的,所以叫建干路。而且这一带有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学校等学校。
2002年,建干路开始扩建,建干路横向扩宽,并且增加了非机动车道,还种植了很多行道树。现在的行道树已经绿伞如盖,“就是当初的小树苗长成的。”刘文东能准确说出扩建后的建干路的建设标准,“双向四车道,非机动车道也特别舒适。”在道路扩建的同时,建干路旁边的厂房也整体拆迁,被开发成为整齐规划的楼盘。
因“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命名
据《桂林市城区标准地名录》中记录,建干路分为南北两段。刘文东说,在他印象中,其中一段建干路是后面“加”进去的。记者查询地名录得知,建干路属于七星区主干道,南起六合路西段,北至东二环,南北走向。其中,建干路南段南起六合路西段,北至环城北二路屏风路口,这条路是碎石基础结构,沥青路面。建干路北段南起环城北二路屏风路口,北至东二环路,片石基础结构。建干路始建于1939年,因在原来路北端天圣山麓开办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始称建干路。1956年在此路南段东侧创建桂林冶金地质学校,仍沿用建干路之名,但仅以六合路到屏风山西麓称为建干路。建干路曾经改过名,后来在1978年复名建干路,2009年以六合路到屏风路口称建干路。
居民见证新变化
刘文东对建干路的记忆十分“精准”,源于他对这条路的感情。在采访过程中,刘文东出门能碰到很多熟人,大家都和他打招呼。刘文东说:“现在路好走了,我们离市中心也很近,走路也就十分钟左右,生活十分便利。”
刘文东还带着记者到处走了一下,他指着一个较新的小区说,“这一带以前就是厂房”,在一处单位宿舍的门前,刘文东说,“这里面以前是一片菜地。”从建干路南侧出发,一直往北走,刘文东回忆说,那边以前都是塘。居民楼建起来了,周围的学校也跟着升级。“你看现在整整齐齐,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就是2002年那时候一起建设的。”刘文东说。
在建干路改造后,它也还在不断“微调”。刘文东记得,以前这条路比较堵,途经这条路往南边走的车特别多。后来随着东环路的建设,大大缓解了建干路的交通压力,建干路也没有那么堵了。在桂林多年的创城工作中,建干路周围的居民区、学校等地方,都进行了改造,刘文东所在小区的墙面就进行了粉刷,小区内安装了LED照明灯,人居环境得以改善,周围居民也住得更舒心了。
记者苏文娟 文/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rx/26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