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文学、特权文学、卑微文学、丫头文学、搭车文学……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文学流派及相关学习群在网络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三天一个新流派,五天一个新世代,引发网友们狂欢式的打卡模仿。这些所谓的“文学”,话题上亿,相关短视频点击量上万,受到了年轻网民的追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学”为何频频引发网络狂欢,如何保证这种文化现象的良性发展,需要引起重视。
从网络流行语到“文学”
“XX文学”的各种流派很容易与网络流行语联系在一起。从打酱油的早期,神马的都是浮云,让我哥牛逼,给我力量,夸我等等。到最近几年,当我把它放到盘子里,出了圈,出了浪,做了劳动者,在里面打滚等等。每年都会有一些新词、怪词在网络上火起来,传播开来,甚至成为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口头禅。
网络流行语是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是现实语言的网络变体。它的发展与互联网基本同步,从一种小众语言迅速发展成为大众化、大众化的民族话语。特别是随着网络流行语评选活动的不断开展,一些网络语言逐渐进入了官方语言的行列,甚至进入了庄重严谨的现实政治话语体系,如给力、褒义、敢闯等。频繁出现在政府发言人的口中,让我哥成为了一个通用词汇。他可以随意填充“真棒,我的X”中的空格,提供了一个表达丰富感情的短语。
“XX文学”本质上也是一种网络流行语。比如最有代表性的“凡尔赛文学”就是“《咬文嚼字》 2020年十大流行语”之一。不同的是,“XX文学”并不是一种文学形式,但却带有明显的网络文学印记,与之相对应,其相关讨论往往成为网络文学界的热门话题。比如号称“凡尔赛文学2.0版”的“凡尔赛文学”和“特权文学”,一方面被解读为低调卖弄,一方面又被指责为深谙网文套路;以“姑娘,你别闭嘴,我知道你喜欢我”等居高临下、自我放纵的语言为特征的少女文学,也被称为油腻文学、霸权文学。以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逼迫自我策略的幻想能力来回应对方冷言冷语的“卑微文学”,一味的执着和顺从,被认为具有青春和痛苦文学的特征;在很多网友看来,“搭车文学”基本等于矫情文学。
随着网络语言的变化和新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发展,网络狂欢不再满足于文字的重复,而逐渐以“XX文学”的形式,营造出各种形式的模仿之风。
“文学”提供了吐槽模板或造梗词组
《XX文学》看似一个普通的搞笑段子,却不小心破了。事实上,文化热点与社会发展和公众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现实生活的抽象产物,是社会情绪、自嘲和批判意识的集中释放。大众可以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共鸣,释放情绪,嘲讽不公,批判混乱,与时代同行。
回顾各类“XX文学”的流行和传播,不难发现,其传播力大多源于部分大众的长期煎熬,也有泛化的缺失和焦虑。大多是讨论教育话题、情感话题、生活水平后,主动或被动放大“世界差异”的源博主。比如凡尔赛文学背后是虚荣、花哨炫富的陋习和心理,特权文学直指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卑微文学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畸形爱情观,荡妇文学讽刺了个体的优越性,而依附文学揭露了偶像化等矫揉造作。“文学”更像是一个吐槽模板或者一个词组。当它出现并进入公众视野时,它就成为一种表达方式和一种
相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输出和传播,“XX文学”有更多自我表达和延伸的空间。网民不仅简单重复,而且以各种模仿的形式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往往详细解读“XX文学”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和延伸。比如,网友将“凡尔赛文学”解读为“随便装装样子,装烦恼,炫耀,拒打招呼,指责”,“用最低调的文字炫最高调的荣耀”。在跟风“薛范”式、“特权文学”式的过程中,既有格式填空的调侃,也有短视频表演的解读,延伸出一系列反讽。比如《特权文学》的基本句型是:“既然提到特权,我就告诉你我的骄傲在哪里.我的骄傲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来是标榜优越感的“文艺”梗,但在传播中逐渐发展出带有戏谑和讽刺意味的内容,比如“我喝酸奶不舔酸奶盖”“我全款买了一杯17元起的奶茶”。《文学》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既有批判社会及其弊端的趣味特征,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种社会现实。
“XX文学”这个话题讨论到最后,谁创作的梗,什么意思,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网友们找到了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和情绪宣泄的出口。
热梗无孔不入可能会侵蚀语言系统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争议由来已久。有人担心不规范的流行语会污染语言,侵蚀年轻人的语言体系。这种担心不无道理。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一些儿童作文中出现了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如“鸭梨山”、“奥利给”、“886”、“3Q”等,并且经常带着成人听不懂的词语,引起社会关注。但是,“XX文学”也有类似的风险。有些人对文学的认识,其实停留在凡尔赛文学、卑微文学、丫头文学、套娃文学,让人哭笑不得。
“XX文学”作为年轻人中的网络社交语言,很容易被复制和模仿。无论是填空题还是同款短视频,几乎都是零门槛。基于同一个模因(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方式,尤其是通过模仿传播),网民复制、模仿、传播,相关话题逐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文学”作为一个吐槽模板,起到活跃网络气氛、缓解焦虑、畅通表达渠道的作用。但在流量时代,网民的盲目跟风必然会导致哗众取宠和低俗化,文化热点带来的隐忧也值得关注。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既有现实世界,也有虚拟世界。微信聊天、刷视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方式,网络语言也广泛影响着每个人。现实语言生活和虚拟语言生活的界限不断被消解。我们不得不警惕网络流行语和“XXX文学”,尤其是涉及到年轻人和儿童的时候。自嘲、娱乐、放松,甚至以一种批判的意识去抵制虚荣、优越感、变态爱情观、过度做作等不良现象,是很自然的。但是,一旦越界,模仿虚荣,沉迷于“XX文学”风格,甚至不加选择地将互联网热潮带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就很可能导致语言系统的混乱,现实与网络、书面语与口语的界限无法明确界定。有网友说“如果禁止使用网络语言,我大概就不会说话了”并不是危言耸听。
网络流行语更新快,经常在你措手不及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新的“文学”。在狂欢中,网友们发泄,批判,有时还会上纲上线。媒体、学校、家长都要及时泼点冷水,给予引导。真正的文艺,有像美丽的风景一样使人人性化的力量。“XX文学”既然以“文学”闻名于世,也应该发挥它温暖世界的价值。(作者谭为西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曾丽君为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rx/16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