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截图
高考前,教育、网信、公安三部门对历年来涉及考试阶段的“冷饭热炒”谣言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高考成绩公布之际,三部门再次发布关于高考录取的谣言和防范提醒。教育部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已有多年。招生政策和录取结果都在阳光下主动监督。不要听信所谓“内部渠道”的捷径。所有招生信息查询和录取不向考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第三,该部门给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句话:不要轻信谣言,只要通过各省级招办和招生院校指定的渠道查询核实,“李鬼”一定会露出马脚。
一、不能信的“意外之喜”
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性、复杂性、侥幸心理,通过手机、网络发布各种诱人的上大学信息,如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录取通知书等。面对送上门的“意外之喜”,一些考生和家长没能保持冷静,不知不觉中落入了不法分子早已布下的陷阱。
案例一:2018年高考刚过,河南考生周晓在高考评卷群里看到新闻,交钱可以提前查分数。周晓迅速通过微信转账500元给他的联系人,并告知对方他的考试相关信息。转账后,周晓被对方拉黑,再也联系不上了。周晓不仅没有查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反而不断接到各种骚扰电话。
案例二:2018年高考结束后,安徽某县考生小李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县教育局工作人员,通知小李某县正在对家庭经济困难考生进行调查。如果小李符合条件且愿意,可以先交500元押金,然后凭录取通知书申请1000元的“高考补助”,拿回押金。由于“工作人员”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小李深信不疑,按照对方要求在银行ATM机向指定账户汇款500元。之后就再也联系不上那个“工作人员”了。小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县教育局咨询,才知道被骗。
案例三:2017年6月,北京录取工作开始前,北京考生家长宋先生收到了一份某著名大学H校的“录取通知书”。学校从内部渠道了解到,她儿子在高考和多次高中考试中英语成绩突出,因此被我校外语专业提前录取。对于名校对孩子的肯定和录取行为,宋老师非常感动。他立即按照通知中留下的电话联系对方,将2万元入场费转到指定账户。直到后期考生被N校录取,在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上查询确认,宋先生一家才如梦初醒,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巩义、李莉娜/配图
提醒:根据教育部实施的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要求和招生工作有关规定,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要建立自己的招生信息发布网站,做好高校招生信息十公开:公开招生政策、公开高校招生资格、公开高校招生章程、公开高校招生计划、公开考生资格、公开录取程序、公开录取结果、公开咨询申诉渠道、公开重大违规行为及处理结果、公开新生。各省招生考试机构也会实时公开录取过程的安排和动态。考生要注意公关
针对家长“盼孩子成功”“盼女儿成功”的心理,尤其是高考时,近年来一些商业机构涌入志愿指导市场。各种噱头广告让人眼花缭乱,“精准定位院校”、“成功牵手C9、985、211院校”、“著名部属院校权威志愿填报专家组队”、“志愿推荐成功率”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rx/15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