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中西结合,跨学科,医学生前途光明。
近日,各省陆续公布高考分数线。高考结束后,学生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也随之而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家和社会对医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医学领域新鲜血液的涌入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家长和考生一直对医学专业望而却步。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向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表达了对优秀青年学生能以医学为终身事业的期待。他呼吁广大有志于医学的考生积极报考医学院校,成为医学领域的后起之秀,成为充满活力和自信的接班人。
给病人看病,就像是我的“药”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医疗还不发达,西医在农村很匮乏。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张伯礼就观察到了中医在农村的巨大作用。
“因为我住在渤海沿岸,附近有渔民。我看到很多人愿意看中医,中医治疗的效果更好。一个肠梗阻的病人,当时人无计可施,不得不转院40里。然而,路上有厚厚的积雪,没有交通工具。不过老中医开了个方子,几味药,然后大便就下来了。”张伯礼说道。
中医能治病的观念在张伯礼心中生根发芽,为他后来系统学习中医奠定了基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张伯礼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毅然奔赴武汉抗击病毒80多天,带领中医专业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同年8月,张伯礼院士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张伯礼认为,中医本身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知识,是严谨而系统的。同时可以和西医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如果医生能掌握这两种知识结构,看起来有病就更得心应手了。
如今,张伯礼依然坚持每周出诊两次。“治好病人的病,获得病人的感激,是我自身价值的实现,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给病人治病就像我的‘药’。”
打破刻板印象,期待年轻人“接好班”
张伯礼指出,医学本身正在从过去治疗疾病的模式逐渐转变为现在维护健康的模式。“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医疗卫生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而中国自己的中医可以帮助中国走上一条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并用的道路。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中国医务工作者就是用这种方法取得胜利的。”
很多家长和考生在想报考医学专业时考虑到培养周期长,医患矛盾大,会因为这些风险而犹豫不决。针对医患关系等社会问题,张伯礼回答说:“随着我们国家法制的逐步完善,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们很多保障制度的逐步进步,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医学学制的长短体现了高校对患者的责任,对医疗的责任,对生命的尊重。希望家长和考生能够打破对医疗卫生领域的刻板印象,勇敢报考医学专业,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张伯礼说。
在张伯礼看来,儿科、老年医学、康复医学都是人才缺口较大的领域。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基层医务人员和全科医生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役中,广大年轻的m
很多考生对学医感兴趣的时候,可能会问“什么样的人适合学医?我是学医的好苗子吗?”
张伯礼指出:首先,无论任何职业、任何学科,热爱是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医生是为他人服务的职业。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好医生,你必须有奉献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第三,努力和坚持学习是医生必备的素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医学生学制长,课程面广,很辛苦。他们需要在学校期间和毕业后不断学习和增加新知识。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时刻保持不忘初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不懈努力。”这就是张伯礼的教育理念。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已经总结出了自己的医学人才培养之路。“5 3”模式是当前社会广泛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5”指本科学习五年,“3”指常规培养教育三年。
当前,高校提升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调控和培养质量。同时,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型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多元化。在医学的跨学科培养中,普通大学毕业四年后学医是新的发展趋势,与国外接轨。张伯礼院士说,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结构,让他们有更扎实的现代科学基础。
中西文化结合也是逐渐提上日程的培养计划。“其实我们的学生能学到一点中医知识是一件好事。中医很多理念并不落后。虽然历史悠久,但很多思想站在了现代医学的前沿。”张伯礼表示,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特色,也是中国医学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族文化自信大大增强,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更加全面,中医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实践成果越来越得到认可。”张伯礼也鼓励广大考生报考中医专业,学习中医,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国方案。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实习生张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rx/15840.html